大象新闻记者 吴净净
当文物从“被展示”转向“被演绎”,当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表达”,《探宝说创团》全国海选招募活动也就搭建起了博物馆与公众间的互动桥梁。作为国内首个文博合创竞演节目,江苏卫视《探宝说创团》正在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共创”的文化传播新范式。据了解,节目全国海选招募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这场由文物“说话”、由大众“共创”的文化探索,也在拓宽大家与历史对话的路径,也为当代文化传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探宝范式”。
作为节目的重要阶段,《探宝说创团》全国海选招募活动以南京博物院为主场,每周末举办两场文物挑战赛,邀请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宿迁市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淮安市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和泰州市博物馆接连上阵,围绕本地文化与镇馆之宝策划主题内容,不仅展示了江苏厚重的地域文明肌理,也释放出博物馆作为文化空间的公共动能。
截止目前,在《探宝说创团》的舞台上,已有64位来自江苏省各地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以及多个创演团队,围绕馆藏文物展开跨界创作,呈现出一系列兼具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原创节目。他们用脱口秀、情景秀、音乐剧、快板表演、非遗制作演绎互动等多种表现形式打破传统讲述壁垒,让文物不仅“被看见”,更“被理解”,真正实现从展柜走向舞台、从静默走向对话。内容创作中,创作者们并未拘泥于表面的“趣味化处理”,而是在叙事方式、视觉语言、情感传达等层面大胆探索,让文物与当代语境实现深度链接。比如,盐城市博物馆邀请本地Rapper“火五FIRE5”用原创说唱《盐博文物志》点燃舞台,将盐城千年历史浓缩于现代节拍中,焕发文物新生;国家级非遗淮剧也在舞台上焕发新姿,传统唱腔深情演绎“盐系瑰宝”的前世今生,古韵与时代审美激烈碰撞。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小锦帆团队用歌舞《我家住在运河边》还原运河旁的生活记忆,扬州评话《白龙梅瓶的前世今生》则以地道扬州话生动讲述瓷器传奇。苏州博物馆围绕镇馆之宝开展创意演绎,促使古老文物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南通博物苑也以独特视角诠释文物,展现深厚历史底蕴,丰富了文化表达的多样性。
而在“护宝说”环节,来自一线的讲解员、研究者、志愿者走上舞台,以第一视角讲述自己与文物的守护经历与研究心得。他们或讲述一件文物修复背后的坚持与等待,或回忆与公众科普互动中的温情瞬间,这些动人的真实故事,让观众看到了“文物保护”这项工作背后的长期性与人文温度。
此外,非遗体验区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重要触点。南京绒花、南通押花纸扇、泰州木雕等技艺从展厅走向舞台,邀请观众亲身参与制作,体验每一道工序背后的匠心与传承。这不仅是一次手工技艺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认知的再造,让非遗“可触、可感、可传播”,也让观众在动手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承力”。据介绍,接下来,随着节目的筹备工作深入推进及更多优质内容的涌现,《探宝说创团》也将继续推动文化表达的多样化,“助力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生态,促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