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朝花村位于菏泽城西南35里处,由李朝花、后张堂、西张堂三个自然村组成。人口780,耕地850亩,187户。李朝花历史文化悠久,是千年古镇马岭岗古村落之一。
李氏先祖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自山西省洪桐县迁回李家庄。李朝花西北一里多有古葵丘——五伯盟壇遗址,葵丘故道是老官道之一,从李朝花西头通过。
李朝花原名李家庄,曾与饿虎牢村称南北李庄之称。李朝花原本是李家庄村李氏祖辈名讳,根据庄上老人相传李朝花是明末的武术家(镖师) 。明朝时期宦官当道,奸佞横行,民不聊生,土匪猖獗社会一片混。乱。 商人运货往往路遇匪寇抢劫,甚至有可能因为商品而丢掉性命。村里李朝花当时为人豪爽,生性行侠仗义,武艺超群。为了养家糊口率领一班年轻习武之人,干起来押镖的行当,押运多以布匹粮食等,于是开始了曹州行走于徐州、南京、浙江之间。李朝花一路押镖路遇匪寇从不赶尽杀绝,做事情留有余地,以德服众,一路行镖曾结交不少绿林好汉。押运商品从来没有失手过。去南方的商家都请李朝花押镖,只要路上遇到匪寇一说“李朝花”,就会平安放行。庄名也就从那时起叫了起来,“李朝花的”!


李朝花村,明朝以前叫李庄、李家庄,依居古葵丘(古时东明十二景之一五伯盟坛遗址)东南而建,千年古镇马岭岗古村落之一。葵丘故道是古时老官道,从李朝花西头通过。该村庄位于菏泽城西南30多里处,菏泽市高新区边境西南方向,千年古镇马岭岗的西北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李氏自山西省洪桐县迁回古葵丘李庄(李家庄)。1485年年末,李朝花率族人义立镖局,李朝花其名字逐渐代替村庄名。1984年以前有西洋掌武术社团一处。该村素有“鸡鸣听三省”的雅号。
李朝花村由李朝花、后张堂、西张堂三个自然村组成。
西张堂自然村,东靠李朝花村,西邻东明县界。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氏由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张胡同。清嘉庆年间(1796——1820),村东建一祠堂,改村名西张堂。
后张堂自然村,南依李朝花村,清雍正八年(1730年),张氏由西张堂分此建村,后以方位取村名后张堂。
名胜古迹:
古葵丘(葵丘山)——“五伯盟坛”,又叫五霸会盟台遗址,为古时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十二景之一。
葵丘故道:葵丘故道是古时路经李朝花西头的官道。
鸡鸣听三省古碑
神秘的千年古井三官井
百年古房抗日指挥部旧址
三官庙遗址、白衣行宫遗址
五福潭
玉龙坑
李朝花古八景:玉龙柳荫、三官钟声、行宫戏鱼、无为赏月、小桥流水、思乡楼、忠义牌坊、朝花镖局。
李朝花古房
建于清光绪年间



神秘的千年古井三官井
三官井,位于菏泽城西南35里处,千年古镇马岭岗古村落明朝镖师李朝花村(原古时古葵丘李庄)东头,三官庙遗址路边,三官井,据传有千年之久。井深约15米左右,天大旱时,机井水位30米左右,而三官井水位离井口约3—4米左右,井底泉眼充沛,实属罕见。千年古井完好遗存实属不易,千年古井的存在更是佐证古村历史文化和三官庙宇始建之早依据之一。

传说:古时期,古黄河河口甚近,李家庄此地为风水宝地,周边丘陵固堆甚多,一日,天降一条黑龙,从此居住在这里经常作恶祸害周边百姓,百姓如不及时送祭品让其消受,便呼风唤雨,令黄河之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周边百姓一时间,如入地狱。后三官显灵,拯救一方百姓,用法术设三官井以镇压住恶龙。从此恶龙不再祸害一方,百姓方放心耕种生息。三官大帝叮嘱百姓生息之地,为风水宝地,族人可育,此井切莫毁之,百姓可饮用之水。切记!从此,人们吃水皆从此井取之,自此此井为祭奉三官神君降魔,曰此井:“三官井”,又叫“三皇井”。
此井还有一神秘之处,就是一刮东南风井水就呈现黄水,但可食用,其他风等皆清澈甘甜,据说这是恶龙在井下挣扎所致。
古葵丘
古葵丘,又名“五伯盟坛”、“五霸会盟台”。位于李朝花村(古时候叫古葵丘李庄、李家庄)西北一里多,村里古碑文记载,古葵丘是春秋五霸会盟之地,古时东明十二景之一。
古葵丘位于李朝花村(古时候叫古葵丘李庄、李家庄,隶属直隶大名府东明县)西北一里多,这里有古邑东明县十二景五伯盟坛—古葵丘(黄河掩埋地下)。古代因该地为丘陵地,连绵起伏,地势较高,最高大广阔土丘高约数丈,故命此地为“葵丘山”。古葵丘古树翠柏繁茂,周围牛羊成群,景色怡人,是历代名人墨客游玩之地。古葵丘附近村庄庙宇遍布四周,最有名的寺庙观音寺老遗址位于古葵丘的东北角。在古时李朝花西头有一条官道叫“葵丘故道”,葵丘故道西北从五霸岗村,经过李朝花村,向南通达王浩屯、安陵集。葵丘故道为古官道之一。更也见证了古葵丘的位置。古时老黄河故道也流经此地。春秋时期,“五霸之首”齐桓公曾大会诸侯于此丘。
古葵丘东西约一里,东南延伸约二里,黄河泛滥之前,古葵丘高达五六丈,黄河泛滥后最高之处约两丈许。后黄河多次的洪灾不断,被冲刷侵袭而消失。古葵丘之地,南枕鲁郊,东接北望则青齐之封西连实绛晋之鄙其为葵邱也。这里古时属于宋国,东面和南面比邻鲁国,北面靠近齐国,西接晋国边陲,为四国交界地。周边古遗址甚多,属风水宝地,临近古黄河河口,传说是上古三皇游牧之居地,由尧、舜、禹继承发扬光大,千百年来五帝的亲民知人善任率远古民众战猛兽、治舂洪水、开良田、倡导“五德”伦理观念源远流长。李朝花村葵丘故道又是孔老夫子游学必经的官道,至今儒咶韵遗风尚存通堌都一带。
古葵丘的历史意义
古葵丘是宋、鲁、齐、晋四国交界之地,地势高达广阔,是会漉盟的好地方。《左传》和《史记》等史记中记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于古葵丘山举行诸侯盟会,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停战盟约。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古葵丘会盟进一步奠定了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春秋公羊传注疏》僖公卷十一: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宰周公者何?天子之为政者也。
《春秋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僖公九年【经】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秋七月乙酉,伯姬卒。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甲子,晋侯佹诸卒。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古葵丘又叫“五伯盟坛”、“五霸会盟台”,是古时东明十二景之一。古葵丘上苍松翠柏,风景如画,景色怡人,历朝代文人墨客、贤臣来此观光游览者甚多,留下墨宝佳句。明朝贤臣户部主事李梦阳,分别于正德五年(1510)和嘉靖二年夏游李朝花西北一里古葵丘——五伯盟坛,访好友明朝镖师李朝花,为李朝花留下珍贵佳句,从而见证古葵丘当时是一处美好游玩圣地。
寻友登盟坛
明·李梦阳
周室衰微五伯兴,葵丘之盟此留名。
薄暮笼坛春秋去,四野只闻牛羊声。
东南眺望牧童隐,蔓草萧瑟忆征程。
一里壮游解幽意,自古雄心朝花厅。
大明府访友李家庄
明·李梦阳
身正直言落清闲,满腹经纶志毅然。
游走东昏东五里,依临葵丘望桃源。
小桥流水孩童嬉,玉龙柳绿鱼肥鲜。
三官镇乾两省客,钟鸣古寨促膝谈。
兄知我欲振羽翼,声影再举青云端。
朝花忠义豪爽气,行侠远播吾汗颜。
神秘古残碑的见证
李朝花李氏族谱所述均以对应,村里发现两块完整古碑,但已风化;一块古残碑。(其中两块完整古碑为:乾隆元年“三官碑记”石碑一筒;康熙三十三年“三官碑记”石碑一筒。“重修三官神祠”残碑一筒),均不同记载村依居古葵丘——五伯盟坛的位置,其中大清乾隆年间古石碑《三官神祠碑文》记载:大清东明邑有十二景古葵丘,居其一即邑之东南有五伯盟约求和废禁治水,立修尧舜禹三官神祠一座于李家庄村东,保四方之安。方圆数十村相奉,据地而言,虽依居古葵丘,神祠也不乏算圣景。相沿以来,每岁三会,常有求必应焉,颂之后世,来此祈福者络绎不绝,时盛况空前,钟声悠远,闻名遐迩。........;《白衣行宫》石碑虽风化的厉害,也能够模糊发现记载“五伯岗”东李家庄依居古葵丘而胛居.........。《重修白衣行宫》风化古碑也有记载“五伯岗”......。据李朝花村老年人说,村里还有古碑有关古葵丘——五伯盟坛的记载还埋于地下,有待挖掘考证。
李朝花抗日指挥部旧址
李朝花,现在一个因地理位置偏僻而被“遗忘”村庄,旧属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李朝花因历史原因武术远近闻名,所以武术在李朝花村一直延续。这里的村民会救死扶伤也不稀奇,李朝花村里群众基础好,在抗战时期为青邱区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为抵御外敌、打击日寇和解放中国做出了无私无畏的牺牲。这里抗日战争时期为党中央到冀鲁豫根据地及山东、华中根据地的南线地下交通线的秘密组成部分。
李朝花村为菏泽古村落和红色村落之一,现属菏泽市鲁西新区。李朝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从明洪武元年重新迁回至今已有655年历史。据《山东省菏泽市地名志》《菏泽市历史文化村镇》和该村古碑文记载: 宋归属兴仁府曰古葵邱李庄,元之前曰葵邱李庄。元末官吏贪污,地主豪强专横,与日俱增,加之天灾接连,义军相继而起,灾民遍野。至正四年,李氏族人一多半逃荒于山西晋南一带。仅剩刘氏异姓和部分李氏族人难舍家园。明洪武元年,族人迁回古葵邱李庄。后因本村镖师李朝花,于明成化二十一年率族人义立镖局,名震三省,远近皆知,他的名字逐渐代替了村名。该村古素有“鸡鸣听三省”的雅号。李朝花古素有八景加一院之说:玉龙柳荫、三官钟声、行宫戏鱼、无为赏月、小桥流水、思乡楼、忠义牌坊、朝花镖局和葵邱书院一处。红色文化有,青邱区秘密抗日指挥部旧址、地下秘密联络站、青邱区“减租减息”培训班旧址、青邱区土改队培训班旧址、青邱区抗日支队居住旧址等。
1949年9月22日被中共平原省菏泽专区菏泽县第三区授予“李朝花抗日指挥部旧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分别于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1月6日相继公布了《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李朝花村《李朝花抗日指挥部旧址》名列其中。









李朝花地下联络站
在李朝花村,李临武以及他战友们、青邱支队的革命斗争故事广为流传,李朝花村又是冀鲁豫边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青邱区秘密抗日指挥部旧址所在地。紧邻李朝花抗日指挥部前面,却是一处秘密的地下联络站。
李朝花秘密地下联络站,前期是直南特委在东明县和菏泽县的结合部秘密设立联络站,后成为了鲁西南抗日根据地连接河北抗日根据地秘密联络站和红色交通站。情报人员把各地转来的重要情报及时转往鲁西南军区、冀鲁豫边区以及各县联络站。
李保中的儿子李宪斌回忆说,李朝花地下联络站是他父亲的表亲——李临伍秘密建立起来的。
李临伍,又名李铁廪,1916年农历五月初五出生于五霸岗村一个农民的家庭里。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靠剪纸花手艺挣钱,供孩子上学,希望孩子们能用知识改变命运。
李临伍在东明集高小毕业后教书两年,于1936年初李临伍受新思想的影响,入濮阳中学读书,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1937年初就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七七事变”后被选派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冀南抗战学院学习。1937年春,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回地方秘密参加鲁西抗日政府的工作,李临伍在李朝花村开始宣传发动群众,组建抗日自卫团,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团结争取各界人士共同抗日救国。
1937年十月,为了生活的王登伦,组建了自己的自卫队,离开了家乡观音王,斗恶霸闹翻身、劫富济贫开始他的革命生涯,王登伦经常带领自卫队队员,在李朝花大胡同住上几天,老拳师、老中医、老铁匠、炮仗李哪里,是王登伦常去光顾最多的地方。村里老拳师也时常传授王登伦他们一些武术套路。王登伦在李朝花村结识了抗日志士李临伍。
李临伍利用亲戚关系,在地处菏泽和东明结合部的李朝花村秘密建立地下联络站。在共产党人杨履谦、李临伍、李苏波等影响,李朝花、谢集、三教堂等村相继成立抗日互助会和农会。在这些爱国民主的影响下,王登伦深受影响,了解党的《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让王登伦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把日寇驱逐中国,
李临伍本人也与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李临伍采取走亲戚、串朋友、访问同学等多种方式,在李朝花村周围村庄秘密发展党员,李临伍、孙自端、杨履谦、李铁廪、李苏波、杜东轩、李文芳等曾十几名抗日志士均在这里居住生活过。地下党联络站当时充分发挥作用,李朝花、谢集、三教堂、黄庙等村相继成立抗日互助会和农会、夜校、儿童团等,为巩固和发展鲁西南抗日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临伍的抗日宣传,得到了李朝花村村民的支持。李进礼夫妇和睦乡里,乐于助人,善良正直,晓理明义,听说抗日志士需要设立秘密交通站,老人家把家收拾出来让李临伍等抗日同志居住,他们夫妻把这些同志看得比亲人还要亲。
在抗日志士的回忆录中,李进礼老人中等身材,耍得一手好大刀,是李朝花村老拳师之一。他不仅为联络站提供了经费,而且还以教书先生为掩护,迎来送往,接待“老师”,李朝花的老拳师们也游走四乡,联络各方。奔波于平时在田间、村民家里。李朝花村不是收留的逃荒者,就是前来隐蔽的同志,他们以“拜师”学武的身份隐藏在李朝花。
李进礼的妻子明事理、心地善良,不仅一起跟着丈夫支持革命,两口子还主动参与。白天一旦有同志来家里,她便主动到门口放哨。晚上她虽然睡在屋里,静听外面的动静。有时候,她坐在床上,做军鞋,一直到深夜,累了便和衣躺下,一听见狗叫或稍有动静,就又起身贴着窗户或到院里细心警惕。因为同志们的人身安全,是她任务。
1938年10月,东明县“民先”队长张华,来李朝花学习,并转达直特指示,李临伍、杜东轩、李文芳等继续在联络站活动。传递情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建立和扩展我们抗日团体组织。什么抗日互助会、联庄会、抗日小学等,男女老少爱国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群众捐献抗日钱粮,筹集枪支,弹药,实行消息树站岗放哨,防奸防特,维持社会治安,在这里使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1939年年初,李铁麟,在其弟李临伍影响下,参加地下工作,主要是负责向党组织传递情报,1941年6月,回老家五霸岗村,因叛徒的出卖,被捕入狱,王登伦和孙自端抗日志士多方联系菏泽县地下党组织,营救李铁麟无果。
李铁麟面对日寇的严刑拷打,受尽各种折磨,铮铮铁骨,不畏生死。最后他大义凛然,被日寇残忍杀害,后被冀鲁豫边区追认为革命烈士。1941年6月底,为了李临伍母亲王氏的安全,我地下党组织委派李朝花老拳师,秘密把李临伍的母亲接李朝花村居住,解决了抗日志士的后顾之忧。
从1937年至1946年,李朝花村地下秘密联络站,一直都是党在东明县与菏泽县之间的一个重要秘密交通站。近九年来,青邱区李朝花秘密联络站不仅发挥了上下传递情报的功能,而且利用李朝花村老拳师的秘密通道成功护送过冀鲁豫边区一批批重要革命同志、重要任务、伤病员。李朝花秘密联络站,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传播革命思想,播种革命火种。在那段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李朝花村村民为支持革命,积极发动群众,为革命活动提供经费,捐资变卖家产、筹集粮食、提供经费、保护抗日队伍等。何思凯、贾金斗、李鸣亭、程力夫、杨海鹏、崔田民等同志都曾来过这里。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青邱区面临着严重的斗争和困难。根据冀鲁豫边区政府明确指示,为了保护好鲁西南根据地与河北根据地的这一条纽带和重要通道,必须让青邱区站稳脚跟,
1941年春,为了扭转抗日局面,鲁西南根据地审时度势,青邱区区委在李朝花村设立青邱区秘密抗日指挥部,许多领导同志更是这里的常客。有些同志为了工作,在哪家就在哪家就餐,李朝花村的父老乡亲,亲切款待,如同家人。
李朝花村秘密联络站掩护了不少同志,保证了大家的安全,传递情报、青邱区委主要领导、青邱抗日支队在此秘密居住,并与日寇展开了殊死较量,秘密完成河北和鲁西南根据地接送重要人员、围点打援、奇袭、锄奸、征兵补充兵员、征集抗战物资等屡建奇功。李朝花村是传达上级指示秘密抗日指挥部和鲁西南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对革命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注:本文为整理资料,为公益宣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