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 饶定烈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美誉,是很多游客心中的“旅居向往之地”。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3.71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总花费6584.31亿元,同比增长10.5%。值得一提的是,旅居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省旅居人数达28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4%。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云南创新培育旅居、入境游等增长点,以及政策端的持续护航。
云南旅游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合理低价游”、强制购物、虚假宣传等市场乱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云南旅游市场的整体形象。据调查,部分旅游经营主体存在“一对一”恶意尾随、“包厢式”推销商品、限制游客自由活动等不正当牟利行为;一些导游存在强制诱导购物、威胁辱骂游客、擅自变更行程等违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5年7月6日正式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简称《措施》),并将于8月12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云南旅游市场监管进入“信用治理”新阶段,通过构建“守信激励、失信约束、严重失信惩戒”的三级监管体系,系统性地解决旅游市场乱象问题。
《措施》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激励八约束”。在激励方面,《措施》明确全面推行信用监管,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对诚信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的旅游市场经营主体,实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对列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红榜”的市场主体,将在宣传促销、产品推介、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为其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措施》的创新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法治引领”,各项措施系统阐释了法律法规对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的保护,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举措;二是突出分级监管,构建了清晰的守信激励、失信约束、严重失信惩戒三级监管框架;三是突出震慑效能,从治事到治人入手,增强法律对失信行为的威慑力,以刚性制度倒逼市场主体恪守诚信底线。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吕开家表示,《措施》的及时出台将起到两大作用:助推云南省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提升;助力营造旅游市场“守信受益、失信难行”的良性生态。
为落实《措施》,云南多地推出配套举措。曲靖市马龙区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防止旅居项目资金滥用;楚雄、大理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抽查景区商户,确保明码标价。
在政策利好与暑期需求双重驱动下,曲靖市凭借舒适的气候,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目的地。其中,马龙区咀子上村通过“以农促旅”模式,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精品民宿,暑期入住率达90%以上。当地相关部门开展“体验式监督”,严查商家违规收费等问题,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云南旅游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以信用监管为基石,以文旅融合为引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将更具含金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