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行走的路可分为熟路和生路,我们用熟路回家,用生路走向远方。昨天,我们老两口本来是要去兰州水墨丹霞的,结果被多年不见的战友截住了,不得不在战友家住了一晚。下一站去哪儿呢?我在地图上查了半天,最后决定放弃兰州,走一条陌生的小道去宁夏的海原。

海原城的环岛
若要说出去海原的理由,应该是只有两个,一是我们老两口去过固原多次,也到过西吉,就是没有去过一步之遥的这个宁甘边界上的小县;二是海原是我们河南一位老省长的故乡,去的理由无关乎风景和美食。查了资料才知道,海原最著名的人文景点的竟然是地震博物馆。

海原地震博物馆
面对战友夫妇的热情挽留,我们坚定地谢绝,因为这只是我们这次出行的第二天。我们还想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时间行更远的路,见更多的人,观更多的景。战友无奈地用罐罐茶早餐的形式与我们话别。

这是我们老两口第一次喝罐罐茶,第一次品尝到绝美的有温度的早餐。

我和战友话别,并不说再见,因为有些再见是再也不见。我相信我们只是暂别,要不了多久我们这些有缘人一定会再见!

战友夫妇给我装了一大兜子自己种的蔬菜,又给我们买了路上吃的当地有名的饼子,这才握手告别。当导航上路的时候,我发现从太平镇走小道去海原只有153公里,心里想今天的行走会是轻松的一天。

我们走的山顶小路
一到山顶,我们看到了山景之美,也许是太久没有这么走过了,也许是城市酷热的困顿,才让我们在这凉爽的山野有了个彻底的释放,唯时光不可辜负,唯美景不可轻易错过。我们把开车行走变成了徒步。

深山藏古寺,岭下有人家是一个寓意。对我来说,我喜欢岭下的人家,那里有质朴的生活,那里有生儿育女,那里有温暖的家。

远山之远,会是什么?梦想的归宿?行走的驿站?远方给我的总是美好的期待。

那是云吗?分明是一层薄薄的轻纱,让山川妩媚,让行走于此的人感动!

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山庄,让后来人引以为傲的地方——苏家堡。

由甘入宁,不仅仅是地理的跨越,也是心灵的穿越。



行路是为了远方,去增加生命的宽度和生活的厚度,让人生更有意义,而这种意义必须用一次次的到达才能实现。

给伴随我们走过17万公里的伙伴也留个影吧!今天是我们离家的996公里。


见到了在内地看不到荞麦,这引发了我对儿时的回忆,想起了荞面地里飞舞的萤火虫。

走走停停,我们挥洒着属于我们的时间,去拍摄我们想拍的风景。我们来到了一个叫震湖的地方,这是因为那次大地震而形成的堰塞湖。



离开震湖乡走到这里我们便左转去爬山了。

公路的起点是值得记住的地方,它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

从起点刚走不远,我看到了这个这个道路指示标志。火石寨一个很具有想象力的名字。我把车停在路边,让老伴儿上网搜一下火石寨。老伴儿说是一个景区,我说反正时间还早,这里离海原也就百十公里,要不咱们去看看?老伴同意了,右转下路直奔景区。

火石寨是一个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景区——自然景观人为地修个大门,要想进去拿钱来。


这个景区对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景区交通车35元/人是不免的。不过这35元的交通费是值得的。因为路途确实太远。

关于火石寨旅行攻略我会再开帖描述。我只是告诉您,这里值得打卡。







回望是对景区的不舍,也是对美景的留恋。

从景区出来,我们继续向海原进发。风景在路上,是经验之谈,也是现实的存在。过了火石寨乡,等我们再开车到山顶,便看到了如此的景象,这不是美景吗?是,我说的!






人的眼睛是最贪婪的,她总想阅尽天下美景。

多变的云,让天空更加生动。









一路有云作伴是很幸运的。我喜欢云的飘逸,因为那是最优雅的状态。

到了海原,我们先去了博物馆。参观下来,让我们对1920年那个世界大灾难有了了解,对地震的知识也丰富了许多。人活在世上平安就好,今天真好。




本来我们想住床车,老伴儿想想爬山走得太累了,还是住宾馆吧!然后想想明天去哪儿?是景泰县的黄河石林?还是兰州的水墨丹霞?

海原街头
2025年8月11日写于海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