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走进怀化安江农校探寻袁隆平院士足迹
中饭后离开洪江前往安江,探寻袁隆平院士足迹,去感受一下大与小的哲学话题。
离开洪江大概10公里左右,车子右后胎出现漏气现象,边行边找补胎地方,中午的太阳很大,一家路边店的小伙子拆胎补胎,收费30,觉得很良心,没有因为外地车牌而加价,补胎的地方应该还属于洪江区,为这个地方的民风点赞。
袁老其实做的事情很小很小,不过就是一粒种子,但同时他做的事又很大很大,因为他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几十亿人的吃饭问题,所以说人生其实就是在做一道哲学题,就是大与小,也许你手头的工作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有时候放到整个人类中又是顶天立地的大事,譬如袁老。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位于湖南省怀化市安江镇溪边村,与岔头高庙遗址仅一河之隔,占地面积250余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校园内古树参天,绿叶成荫。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他的助手们在安江农校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工作长达37年。"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杂交水稻就是在安江农校这个神奇的地方经过艰难探索取得突破、成功并走向世界。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已经成为隆平精神和杂交水稻研究历程的大型物证。
纪念园的前身为原安江农校,安江农校的前身为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1939年建于湖南武冈,因日寇南侵,抗战时内迁于此。校址是闻名湘西的佛教古刹--胜觉寺。1950年2月,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林技术学校。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来此任教。1958年,学校下放黔阳专区,更名为黔阳专区农学院。1962年,学校收归省农业厅管理,恢复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校名。
2001年,因当时安江交通不便(沪昆高速尚未开通),学校将教育教学、行政办公区域迁至怀化市河西,升格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老校区用于科研培训、学生实习、杂交水稻研究之用。
2008年,安江农校老校区更名为"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集科研、教学、文物展示、人文景观、旅游休闲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保存了具有一定规模的、1939年至1986年间特定历史时期修建的、时代特征明显的各类建筑及科研设施。如旧式办公楼、校训牌、袁隆平旧居、鱼鳞板教学楼、杂交水稻温室、鱼塘、早期杂交水稻试验田、捞禾深井、玻璃温室、高温抗病鉴定圃等。
在这里,你可以探究袁隆平及其团队的科学研究奋斗足迹,是人类稻作文明阶段性历史发展的载体,是我国教学与科学实验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空间格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风貌协调。文物专家对其的评价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唯一性和完整性原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利用价值。
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是一个见证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掀起世界"绿色革命"辉煌历史的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园一方面把世界著名农学家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杂交水稻研究历史全过程,以实地、实物及相关文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为丰富世界科技史的文物保护内容提供了绝无仅有的素材。
根据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其实社会的发展基础还是农业,当然,工业发展可以助推农业发展,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吃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繁衍和进步。任何大灾大难,救援的第一步都是筹集吃的送进灾区!致敬一代一代象袁老这样的科技工作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