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月牙泉星空演唱活动现场
“请各位游客注意对向来车,快速通过马路。”连日来,每当夜幕降临,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便活跃着近百名“小红帽”。他们来回穿梭在人流中,或为游客指引路线、引导车辆与行人有序通行,或解答游客咨询、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成了景区最动人的风景。
近年来,敦煌市坚持以创建城市文明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新“文化+旅游+道德教育”融合创建模式,积极打造“鸣沙山月牙泉星空演唱活动”德育品牌,将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文明实践与德育深度融合,打造全民参与的德育公开课,为新时代文明旅游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创新样本。
文化铸魂,探索道德教育敦煌路径。敦煌市创新推出“鸣沙山月牙泉星空演唱活动”文旅体验项目,并出台“一次购票3天内多次入园”等优惠政策。积极搭建政府引导、景区实施、各部门共同配合的文化育人新格局,成功实现了演唱活动从个别示范到群体性价值引领的转变。
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敦煌市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策划举办社火展演、特色市集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150余场次,使传统文化转化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沃土。通过“品月”庆典、滑沙听雷、非遗展演等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符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舞台设计中融入月牙泉、沙丘等自然景观元素,让游客感受自然之美,潜移默化地接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科技赋能,打造文明创建“红色地标”。每当夜幕降临,鸣沙山披上星光织就的纱衣,漫山遍野游人如织。无人机编队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勾勒出“我爱你中国”等爱国标语,数万名游客挥舞手中的国旗、电子荧光棒,在沙漠中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红歌。
敦煌市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配备可视化舞台、灯光无人机等设备,运用沙丘投影歌词、智能灯光系统、无人机编队表演等前沿技术,在夜空中勾勒出爱国标语和党徽等图案,构建起夜空中的思政课堂。沙丘投影同步呈现经典歌曲歌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让游客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强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红歌联唱、共同托举巨幅国旗的庄严仪式,打造的“沙漠中的红色地标”成为全网最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景区连续三年游客满意度达96.5%以上,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的重要节点。
实践润心,激活志愿服务群体动能。今年6月以来,来自敦煌市51个机关单位的100名志愿者和8个乡镇、5个部门的81名执法队员,每天驻守在景区游客中心、检票口、山门广场、小泉湾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协助景区工作人员核票验票、疏导交通、维持秩序,并为游客提供路线指引、解答疑问等志愿服务。
敦煌市公安、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全天候值守在景区出入口及核心路段,动态疏导车流,解答游客咨询,全力保障游览秩序与通行效率。市场监管部门设立维权服务站,严格检查商品价格与质量,规范经营行为,营造透明无忧的消费环境。卫健部门在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医疗应急点,配备专业人员和急救设备,全力保障游客健康安全。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景区志愿服务岗亭全年无休,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人次,涌现拾金不昧事迹100余次,投诉处理率100%。
创新破圈,构建文旅融合德育范式。敦煌市充分发挥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阵地作用,联合中小学校、文旅、文联等部门开展“红歌快闪”“敦煌诗词大赛”等延伸活动200余次,将演唱会德育模块纳入景区常态化服务。充分运用云端传播扩大教育半径,依托5G直播技术实现景区与全国观众实时互动,设置“文明旅游打卡”“甘肃有礼”话题,吸引线上超百万网友同步参与德育互动。
去年,“沙漠里开出漫天烟花”等视频占据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实时榜首位,“鸣沙山月牙泉星空演唱活动”成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全新IP。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华诗词研究创作基地等。2025年,景区游客中心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作者:刘丽丽
编辑:石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