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落,住美宿
品海味,做海陶
……
这个夏天
平潭马腿村里迎来一波波游客
经过多年发展
马腿村的文旅业态不断完善
游玩场所更多元
居住体验更舒心
打造自由随性的旅行目的地
施明昊是马腿村文旅综合开发项目负责人。数年前,他初到马腿村,就被眼前景致吸引,直言这里有种世外桃源的气息,当下便认定“就是这里了”。
马腿村三面环海,像是一块浑然天成、未经雕琢的璞玉。2021年,马腿村文旅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自此开启了“诗与远方”的探索。如今,经过数次改造后的马腿村正以文化挖掘和创意传播的方式,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文旅体验。
清晨,伴着浪涛声醒来,点杯香浓咖啡,开启古村踏青之旅;午后,在海陶博物馆感受山与海、火与土的艺术交融,与家人共度惬意时光;傍晚,迎着海风站在滩涂海岸,邂逅落日云霞……
这种慵懒的生活方式,正是施明昊和他的团队想为游客营造的氛围,他们想把村子打造成更加自由随性的旅行目的地。
村子里的民宿设计风格迥异。遵循“保护为主、修旧如旧”原则,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顺应石厝的地形特点,打造出各具特点的民宿群落。
一片的粉色小城堡,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这家名为“珊瑚屿”的民宿,有着南法风情的拱门、摩洛哥风格的连廊,院落正中还有超大的泳池,让人仿若置身于异域国度。其内部独特的洞穴式设计,也让住客倍感新奇。
“我和爱人一起来过平潭好多次,这是第一次入住马腿村。这里的民宿兼具了古朴和现代的气质,风景更是美不胜收,我们觉得不虚此行。”来自浙江的游客穆聘婷说。
如画风景中解锁有趣的灵魂
马腿村里,有太多令人陶醉的风景,也有太多有趣的人。从东北来的木艺匠人、来自景德镇的陶艺大师以及平潭本土的美术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在马腿村找到了理想的归宿。

“幸福洋边”民宿主理人孙大蔚老家在大连,今年初刚入驻马腿村。“马腿村的原生态和悠然惬意,让我特别着迷。”孙大蔚说,他有一手木工技艺,可以为马腿村带来独一无二的木艺品。
走进孙大蔚的木工工作室,目之所及皆是用木头制作的物件和器具。“我想带给游客的,是一种最纯粹的、最原始的艺术体验和情绪表达。”他说,在民宿里设立木工工作室,是为了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也为了更多人能在慢节奏的海岛生活里找到更多趣味。
与孙大蔚一样,“仟里”民宿主理人李岚倩也对马腿村一见钟情。李岚倩曾是一名高中美术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平潭姑娘,在马腿村总能看到她创作的油画和手工艺品等艺术作品。“马腿村是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把自己身上的那份特别分享出来。”李岚倩说。
致力于推广特色海陶瓷器的林剑凡和郑嘉星,则通过发掘马腿村特色的海泥资源,让海陶瓷器成为马腿村文旅业态一大新亮点。
“在过去,海泥通常被当成废料,但其实它们只是放错位置的‘宝贝’。”林剑凡说,马腿村的浅滩里蕴藏着大量的海泥,过去就有村民用海泥烧制网坠,但许多人不知道海泥其实也是上好的陶瓷原料。
为了更好地制作海陶瓷器,施明昊和林剑凡等人去到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技艺,并将陶艺大师请进村里。随着“乡传海淘”生产基地正式成立,马腿村“乡传海陶”成为独特的文创IP。
“我们这群人里,有很多人是第一次来到这,也有很多人是第一次尝试做创客、民宿业者,但这里有我们共同的爱好和如火的热情。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马腿村能变得更加美好。”施明昊说。
马腿村怎么玩
这份攻略快查收
海陶体验馆
揉泥、拉胚……在海陶体验馆里,时常会看到游客正体验手工制作陶器的乐趣。体验馆还提供快递服务,游客亲手捏制的陶器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晾晒和烧制后变成实用的容器用具,再寄送回游客手中。
木工工作室
这家原创木作空间,主打“废弃再生”的环保理念。在这里,游客可以将形态各异的树枝、木块改造成自己喜欢的生活器具和艺术摆件。
工作室里还陈设着不少主人家多年来的私藏,从产自不同年代的半导体收音机到各式各样的相机和通讯设备等物件。这里是文艺青年不容错过的沉浸式艺术驿站。
石厝宿集·崖上民宿群
依山傍海的临崖石厝群是马腿村标志性景观之一。远远望去,与希腊圣托里尼的伊亚小镇颇有几分相似。
临崖之上,放眼望去,成片幸福洋林海和海水的潮起潮落尽收眼底;在石厝群落里穿行,可以发现不少趣味小彩蛋:转角处的藤壶灯饰、用牡蛎壳制作的艺术墙……一系列有趣的海洋元素,让古老石厝充满生气。
滩涂赶海
大片的浅海滩涂是赶海爱好者的好去处。退潮时,这片滩涂便成为“宝藏”,一铲下去,或可挖到藏在滩涂下的小螃蟹、海蛎和花蛤。
这里的贝壳花纹细腻多样,每一枚都独一无二。在海水褪去时,约上三五好友带上铲子和小桶,便能开启一场“寻贝”之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