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费到免费、封闭到开放,从限时到24小时,上海的公园理念已从“城中之园”转向“园中之城”。环城生态公园带将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公园带密切衔接,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生态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市绿化市容局,从自然生态、惠民、文化等角度,看看这条“公园带”到底藏着多少惊喜~
环城生态公园自然建设
金海湿地公园
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典范
金海湿地公园是上海环城绿带中以湿地为特色的公园之一,对约15公顷水域实施生态治理,水质从Ⅳ-V类提升至Ⅲ类标准。在保留原有湖泊、洲岛、滩涂基础上,通过增加浅石滩、建设小微湿地、构建莎草科多年生植物群落等措施,丰富了水生生物群落,为鸟类提供休憩、隐蔽、觅食的适宜空间。
公园还建有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在展示湿地生态奥秘的同时,还通过观鸟平台及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为市民近距离观察鸟类、体验生态提供便利。另外,金海湿地公园荣膺全国生物多样性友好湿地典范,成功入选全国13个生态引领类典范案例之一。
丰翔智秀公园
提供户外自然教育科普体验
丰翔智秀公园,是一座集郊野体验、生态休闲、科创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涵养公园,公园水生态治理面积约3公顷,经水生态治理后,水质由地表Ⅳ-V类提升至Ⅳ-Ⅲ类标准。公园收集和利用场地的树皮、秸秆、竹、木头、稻草、松果、木条等,实现了公园废料的循环利用,建造天然昆虫支架,为户外自然教育提供场所,为游客创造了独特的科普体验。
环城生态公园惠民功能
春光公园
打造城市中的绿色秘境
普陀区春光公园依托近30年自然生长的环城绿带生态本底,构建“地面绿道+林间云桥+沉水栈道”三维立体慢行系统,带市民穿梭林下、林间、林梢,丰富游园体验。公园改造将零散水系也串联成网,实现蓝绿空间的融合共享,吸引白鹭、棕头鸦雀等鸟类在此栖息。充分利用保留建筑和林窗空间,增设林间聚场、滨水营地以及儿童游乐广场等多样化的功能空间,为公园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来源:市绿建中心
梅陇生态公园
满足市民多元需求
梅陇生态公园,深掘“梅陇”二字之精髓,通过“环湖、两带、五园、十八景”的空间布局,打造梅林似海、陇上田园景象,让市民在自然的湖、林、花、果、田之间得到心灵治愈。园内种植超1.5万株绣球花形成6000平方米花海,配套儿童游乐设施与自然剧场,构建全龄共享的生态休憩空间。
环城生态公园文化功能
孝亲公园
感受孝亲文化传承
孝亲公园,作为浦东新区的环上公园之一,不仅是自然的栖息地,更是孝亲文化的传承地,精心塑造了孝亲敬老主题空间,种植了有着“中国母亲花”之称的萱草。园内的高东老宅,更是孝亲文化的重要传承纽带。老宅内展示的“二十四孝”和“新二十四孝”展板,如同无声的教科书,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珍惜亲情、传承孝亲文化。
沔青公园
延续古镇文化特色
沔青公园,作为横沔古镇的后花园,这座公园延续着以古镇文化为主题的风貌特色,同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集民俗生活体验、生态漫步、宅院游赏、娱乐休闲、体育运动等为一体的好去处。在设计过程中,保留了所在林地原本的生态基底,以历史浮雕墙、文化小品等形式展示古镇历史,描绘水乡画卷,具有江南园林典范。
这个夏日,无论是漫步湿地观鸟、骑行绿道追风,还是在河畔品茗、森林中露营,市民都能在“生态+”场景中感受人民城市的温度。未来,随着更多环上公园的全面建成、环城绿道贯通,上海市民将进一步感受到“离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的诗意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