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14日):二连浩特-斑斓色的城
午后三四点的二连浩特,被斜斜织着的雨丝裹进朦胧里。车过331国道界碑,远远便见国门在雨雾中矗立——银灰色的建筑像一柄利剑劈开云层,顶端的国徽即便在阴雨天,也透着不容错辨的威严。
我们撑伞踩过水洼,雨水顺着伞沿汇成细流,滴在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界碑基座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像在轻轻叩问边关的岁月。国门景区的广场上,风卷着雨沫扑在脸上,带着草原独有的清冽。对面蒙古国的扎门乌德市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两条铁轨如银线从脚下延伸向远方,悄然连接起两个国度,让人不由得想起“边关风雨里,孤枕戍人寒”的诗句。
离开时雨势渐大,伞面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回望国门,它像沉默的巨人,在雨幕中稳稳守护着一方安宁。借宿在景泰大酒店,房间的窗正对着街心公园,雨打梧桐的簌簌声混着远处饭馆飘来的油烟味,成了最实在的烟火背景。更加深了杰的滋味,几人不约而同寻到街边的兰州拉面馆,一碗牛骨汤下肚,辣油浮在汤面,热气熏得眼镜片起了雾,浑身的湿冷瞬间被驱散,暖意从胃里一直漫到心底。几人去看偶发的腰疾,我在雨中寻着忘带的鞋子,只有雨幕笼罩着边城。
翌日,我们赴一场恐龙与盐湖的约定。清晨的光刺破云层,酒店窗帘染成破暝。恐龙地质公园,巨大的霸王龙雕塑张着血盆大口,仿佛要将人拖进白垩纪的梦境。因景区尚未开门,我们驱车转往二连浩特盐湖(蒙古语称“额仁达布散淖尔”),草原在车窗外铺成绿与黄的渐变,温柔又壮阔。湖边立着古代草原军官盔甲造型的座椅雕塑,远远望见一片白茫茫的湖面时,同伴忍不住惊呼:“像谁把天上的云揉碎了撒在地上!”下车踩在盐滩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盐晶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满地碎钻。掬一捧湖水,手掌立刻结了层白霜似的盐粒,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的盐堆像迷你雪山,几头骆驼慢悠悠走过,远处牛马的身影在蓝天下拉得很长,恍惚间竟以为闯进了异域星球——这里,曾是盐池湿地与恐龙共同的家园。
进入地质公园后,先逛了驿站展厅,驿路发展的历史脉络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有了全新认知;再漫步园内,看形态各异的恐龙造型、嶙峋的石林,探访矿物晶体馆、恐龙科普馆、化石埋藏馆。这里的恐龙化石曾入选世界“八大化石”,“恐龙故里”之名名副其实。展厅里的恐龙骨架在灯光下泛着幽光,最长的马门溪龙化石从天花板垂到地面,颈椎骨像一串巨大的碧玉珠子,静静诉说着史前的故事。伸手触摸仿真恐龙皮肤时吓了一跳——冰凉粗糙的质感,竟和想象中史前巨兽的模样一模一样。
餐后已是一时,我们挥别这斑斓的城,再次驶入草原的怀抱。二连浩特的轮廓渐渐缩小,而恐龙的“嘶吼”、盐湖的咸涩、雨中国门的庄严,早已成了此行最鲜活的注脚。
第二天7月14日:晨寺烟香漫 暮色叩国门
(路线:呼和浩特自驾至二连浩特,沿非高速路线穿行,途经武川县、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等地,开始踏上G331国道),路线脉络:从呼和浩特出发,经新华东街驶入104省道,过武川县后转209国道,途经四子王旗(沿途可见格根塔拉草原、神舟五号着陆点遗迹);随后经101乡道进入巴江线,踏入苏尼特右旗,草原沙化地貌渐次铺展;再沿赛苏线前行,最终汇入331国道,抵达二连浩特。
清晨的呼和浩特浸着微凉,老城青砖缝里凝着夜露。我们扎进街巷深处,一览大召无量寺。红墙黄瓦在晨光里浮着层柔光,千年的庄严混着市井气漫过。
出城便向大青山去,特意选了阴山东线的白道——这条古时通漠北的要道,车辙里似藏着数不清的旧痕。山路像被风揉皱的丝带,两侧山岩沟壑刻着苍劲纹路,是大地写了千年的诗行。植被从山脚的葱郁往山顶渐次稀疏,道边的庄稼让人在草原与农田之间恍惚。
导航偶有偏差,过武川时雨势渐小,路面泛着湿光,车窗外草原成片涌来,像被猛地掀开绿绒毯,铺向天边。过山腰的脑木更与红格尔标志时,天忽然暗成浸墨的布,雨点噼里啪啦砸在车窗,山景蒙上水汽,反倒添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野趣,空气里飘着泥土混着草叶的清腥。四子王旗地界绿毯铺至天地尽头,羊群如碎珍珠散落,蒙古包的炊烟缠着云丝缓缓上升。
本想停车踩踩草地,天色却又沉了脸,索性拐进岔口苏木段进入331国道(属四子王旗路段),也算和这条边境公路打了照面。戍边战士的身影、国道331满都拉与二连浩特的路标,都成了我们停车留影的打卡点。国道旁草原牧区连绵无边。雨一阵急一阵缓,雨刷器忙得像打鼓,忽然有阳光从云缝漏下,给草原猛地镀上金边,羊群、蒙古包、远处的风车都亮得晃眼,倒让人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老话,只是此刻的草色,多了雨洗后的清亮与鲜嫩。
内蒙的空旷让人惊叹,随便一个县旗,面积都在万余平方公里开外,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过苏尼特右旗进入二连浩特境内,我们直奔国门景区。界碑在暮色里站得笔挺,远处建筑横跨边界线,风里裹着说不出的肃穆,让人不自觉放轻脚步。雨中拍照时,手机镜头里的国门正被最后一缕光描了圈金边,转瞬间天就暗透了。
城市不大,寻着景泰大酒店夜宿,窗缝漏进些风声,像草原在哼不成调的晚安曲。从晨寺香火里的信仰温度,到雨中山路上的朦胧诗意,从草原铺展的自由,到国门撞出的家国情怀,这一路的光影声色,早成了旅途最鲜活的注脚,一笔一划,都深深刻进了日子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