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伴随着汽笛鸣响,“好客山东·半岛1号”载客从积米崖码头启航,开启畅游灵山岛、斋堂岛的山海人文之旅。
这条航线以“一程多站式”的体验,将厚重的历史与地道的渔家生活融合交汇,带游客一日尽览青岛海洋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交通基础设施的突破都是激活资源、带动发展的关键前提。
随着“半岛1号”海岛旅游航线的常态化运营,青岛海岛游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这条为“体验”量身定制的“风景连接线”,带来的不仅是常态化的旅游客流,更将加速推动海岛旅游开发的进程。
从硬件配套到服务升级,从文化挖掘到业态创新,一场围绕海岛游的系统性提升正持续落地,一个兼具自然野趣与人文温度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将在山海间愈发清晰地显现。
01
海岛游融入“海上看青岛”
青岛的海,早已因栈桥、奥帆中心的喧嚣被熟知,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意象而声名远播。
但对于市民游客而言,灵山岛的晨雾、斋堂岛的渔船、琅琊台的千年回响交织的海岛游,却是对全方位旅游感知和体验的新需求。
作为首条串联灵山岛、斋堂岛等优质海岛资源的旅游航线,“半岛1号”实现了一个产品串联海岸、海域、海岛和沿海自然景点,一经推出便成为市民游客关注焦点。
在精心策划的一日航程中,“青旅奥帆号”游船从积米崖码头出发,首先前往灵山岛,途中可欣赏唐岛湾、灵山湾沿岸风光。
登上灵山岛后,航程预留了近3个小时的观光时间,游客可游览贝壳楼、运来石、老虎石、试刀石等标志性景点,感受海岛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中午还可以在灵山岛品尝渔家宴的鲜活海洋特色美食。
灵山岛
航线的第二站是斋堂岛。
在古朴渔村感受渔家生活,聆听始皇登琅琊历史故事,到潮连带拾螺、捉蟹、碰海蛎子,还可以打卡20世纪50年代灯塔并俯瞰全岛海景。即使什么都不做,在海岛上支一把躺椅,岛上的海风似乎也能吹散所有的疲惫和倦意。
“青旅奥帆号”游船停靠在斋堂岛码头。
“‘半岛1号’一期航线联通了西海岸的积米崖港、灵山岛、斋堂岛到琅琊港,将海上游的景色与海岛的历史文化、海岛风情串联起来。”青岛海洋文旅产业集团董事长吕大为介绍,二期航线中,他们还将打造从青岛到日照万平口的跨市海岛游产品。
其中,作为首条开通的配套航线,“魅力唐岛湾环游”已于8月1日在西海岸新区积米崖渔人码头首航。
接下来,灵山岛环游、积米崖—灵山岛往返等旅游航线将陆续推出。
此外,运营方正与民宿等洽谈合作,计划推出海岛游打包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让海岛游从“一日打卡”变成“多日慢享”,真正释放市场潜力。
02
让文化在地性“开口说话”
游客来了,如何让游客“留下来”?在加快破题破局的同时,如何“做成精品”,成为摆在海岛游面前的关键课题。
从目前来看,以灵山岛、斋堂岛为代表的海岛目的地,旅游业作为核心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规模,一些新突破口也正在形成。
“灵山岛是全国首个负碳海岛,尤其适合康养疗愈。”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副主任李文慧介绍,由于灵山岛形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火山地质遗迹、海蚀地貌丰富,退潮时还有“一线天”的奇观。
目前,岛上有民宿53家,提供床位超过1500个,是体验渔俗文化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作为首批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灵山岛海岛旅游开发的推进为岛上的民宿经营者带来信心。近日,岛上的空山眠海岛度假民宿开启试营业,运营负责人辛斌坦言,选择灵山岛布局,既是看准了国内海岛文旅尚处在待开发阶段的潜力,更是看中了青岛对海岛开发的战略加持和灵山岛丰富的在地文化。
灵山岛上的民宿。
“无论从自然禀赋还是在地文化的角度来看,打造一个基于民宿的文旅综合体,灵山岛的资源都给了我们丰富的发挥空间。希望能够在北方海岛开发中创造一个新的可能。”
辛斌透露,未来将开发定制化的康养疗愈、研学体验等产品,并考虑打造特色的渔农业产品IP,让游客带走的不只是伴手礼,还有海岛的生活故事。
在斋堂岛,航线的开通也带来了好消息。“别看斋堂岛面积不大,只有0.46平方公里,但岛上的森林覆盖率却达到了95%。”
琅琊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陈曦对岛上情况如数家珍,“这里的黑头鱼、蛤蜊、扇贝、海蛎子都是就近捕捞,不少游客是被社交媒体种草后来体验的。”
“接下来,我们将对岛上的民宿、渔家宴评星定级,岸上王家台后区域也将同步提升。我们将引入专业力量,将闲置房屋打造一些美学空间、高端民宿等海岛游业态,全方位提升岛上的旅游接待水平。”陈曦说。
03
一条特色发展新路径
尽管海岛旅游航线实现了海岛资源的“串珠成链”,但从海岛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蹚出一条海岛旅游开发的有效路径,架构起成熟的海岛游产业链仍然是重中之重。
以低干预、高融入的开发逻辑,守护海岛底色。场景创新的核心是让资源从被看见变为可融入。
就现状而言,青岛海岛的核心业态集中在观光、餐饮和基础住宿,各环节相对独立。
“海岛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一直旺盛,游客期待值很高,不少文旅企业积极探索相关产品,但仍有不少细节需要完善。”
青岛市旅行社协会会长邢斌认为,海岛游的原生态体验虽有特色,但随着客流增加,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将面临挑战,产品设计更需兼顾体验感与交通、时间成本的平衡。
他建议针对不同岛屿特点拆分设计——斋堂岛离陆地近,适合开发两天一夜的团建、度假产品,依托近岸优势快速提升配套;灵山岛面积大、资源丰富,可深挖垂钓、海上运动等休闲业态,推出一日精品游或两日深度游,避免走马观花。
斋堂岛
8月7日,“星光岛—灵山岛航线、星光岛观光航线”首航,这两条航线的开通,加快了海岛航线由交通向“交通+休闲+观光”的创新转变,实现上下游业态协同增值,助力海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除了灵山岛和斋堂岛,竹岔岛的开发也正在加快推进中。岛上主要布局高端民宿、特色餐饮、海上休闲运动、康养水疗等业态。目前,竹岔岛环岛路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已开工,岛上度假村、南屯酒店已完成一期详细方案设计。
当然,青岛海岛游的打造面临不少现实挑战。同样以灵山岛为例,作为山东省海上通行距离最远的岛屿,单程航行时间、风浪影响等客观因素,既让它保留了更原始的生态与野趣,也对交通保障、物资补给和游客体力提出更高要求。
对青岛来说,海岛游的开发不能简单复制近岸模式。如何把海岛游做成青岛一张新的旅游名片,需要多方向的考量和综合方案。
来源|青报观象山 记者|马晓婷 王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