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前些天,我终于踏上了前往江西南昌的旅程。作为第一次到访这座“低调”省会城市的游客,我对南昌的好奇异乎寻常——毕竟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江西往往是个容易被“忽略”的省份,而省会南昌,似乎也总带着几分“没有存在感”的标签。
在来到南昌之前,我对这座城市的认知确实比较模糊。除了课本里反复提及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以及早有耳闻的“赣菜嗜辣”,南昌这座城市于我而言,更像一张待填充的白纸。直到我在南昌旅游的最后一天,广州有个朋友突然在微信上问我:“你去坐亚洲最大的摩天轮了吗?”我愣了半天——南昌还有“亚洲最大的摩天轮”?我怎么不知道?
带着满脑子疑问,我马上去查了资料,才知道朋友说的正是“南昌之星”摩天轮。只不过,他的信息稍稍滞后了些:如今的“南昌之星”已不是“亚洲最大”,新加坡的“飞行者摩天轮”以164米的高度将其超越,让它退居“亚洲第二”。但即便如此,160米高的“南昌之星”依然分量十足——仅次于美国拉斯维加斯167米的“豪客摩天轮”和新加坡“飞行者摩天轮”,位居“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甚至比英国伦敦眼(135米)还要高出25米,妥妥的“中国摩天轮之王”。
更让我意外的是,这座摩天轮早在2006年就已竣工,建成时曾是“全球最大”,当年风头无两。可将近二十年过去,它的名气似乎没能跟上高度——别说外地游客,就连不少江西人都未必清楚,这座“中国第一高”摩天轮就藏在南昌。相比之下,仅120米高的“天津之眼”反倒更出名,这究竟是为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特意找时间去了一趟“南昌之星”。它坐落在赣江南岸的赣江市民公园,距离市中心确实有段距离,离最近的地铁站也要步行十几分钟,周边配套不算热闹。当天恰好赶上小雨,摩天轮静立在雾气里,偌大的公园里几乎看不到游客,冷冷清清的样子,很难让人将它与“全球第三”的身份联系起来。
细想之下,它的“低调”或许有迹可循。一来是地理位置稍偏,没能像天津之眼那样“横跨海河”,与城市核心景观深度融合;二来是这些年全国大小城市纷纷建起摩天轮,“高空观光”不再新鲜,而“南昌之星”的宣传力度又相对有限,没能持续制造热点话题;再者,南昌本身的旅游名片长期聚焦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历史文化景点,这座现代地标难免被“盖过风头”了。
但当我站在江边仰望“南昌之星”时,还是被那份体量震撼了——160米的高度,在赣江与城市天际线间划出一道弧线,尤其是夜晚亮起灯时,轮体上的LED灯带会变幻出各种图案,与对岸的滕王阁灯火相映,古典与现代在此碰撞,别有一番韵味。或许,它缺的只是一个被更多人看见的机会。
如今的南昌,正在加速发展旅游,城市的“存在感”也日渐提升。相信随着更多人走进这座城市,总会有人发现:原来赣江之畔,还立着这样一座“中国最高”的摩天轮。“南昌之星”或许不喧闹,却默默见证着南昌的变迁,像一个低调的巨人,守在江边,等待被更多人读懂。你有没有来过呢?欢迎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