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从古代帝王禁苑到百姓共享的“金陵明珠”,从史前河道遗脉到今日生态绿洲,淤泥里沉淀着六朝金粉,清波中倒映着千年金陵。
玄武湖
“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北宋文豪欧阳修挥毫落纸,将玄武湖与西湖并举,定格了金陵山水的巅峰意象。千年流转,这片水域承载了六朝金粉的辉煌与幻灭,见证了“诗仙”李白的醉月吟咏,也铭刻了王安石泄湖为田的争议变革。
作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玄武湖历经岁月变迁,几度更名,几近消失,又奇迹般重生。北湖烟柳掩映着六朝遗韵,如今玄武湖已成为免费开放的山水城林公园,正以十里长堤杨柳堆烟续写着盛世华章。
玄武湖远景
千年沧桑:
从皇家禁苑到城市明珠
玄武湖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秦小斌介绍,玄武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00多年的先秦时期,古称桑泊。后来,秦始皇将“金陵”改为“秣陵”,桑泊也随之改为“秣陵湖”。
六朝时期是玄武湖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此时的玄武湖“周四十里,东抵钟山,西限卢龙(今狮子山),北带大壮观山(今红山动物园大红山)”。据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介绍,古代玄武湖的周边是今天南京主城区最早适合人居的空间。史载东汉建安年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秣陵(今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六朝时,玄武湖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作水军训练场所。南朝宋大明三年(459),玄武湖上林苑建成,南岸设立乐游苑、华林苑。这里成为帝王专属的皇家园林,百姓无缘亲近。
明后湖黄册库遗址展馆
北宋熙宁八年(1075),历史在此急转。据说为解决饥荒问题,江宁知府王安石给宋神宗上《湖田疏》,称:“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其北关外有湖二百余顷……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他建议将玄武湖改为农田,分给贫困百姓。当然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说法,不少研究者认为《湖田疏》是一篇伪作,王安石是被冤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玄武湖因此消失了200多年。
《万历应天府志》记载:“国朝复为湖,以贮天下图籍。”朱元璋定鼎金陵之后,为绝水患,保证京师安全,“明洪武元年(1368)九月,浚后湖”。玄武湖重现于南京版图。“洪武二十四年(1391),浚南京后湖,乃复潴水为浸。”这一次结合了黄册库的建设,采取干湖方式,浚湖叠岛,玄武湖的洲岛格局形成并延续至今。故清代乾隆在《泛舟后湖揽古》诗中写道:“胜朝乃复事开浚,洲上置库藏舆图。”
清代吴伟业《玄武湖》诗云:“烟水不关兴废感,夕阳闻已唱渔歌。”该诗作于1653年,距离1644年明朝灭亡还不到10年。此时的玄武湖,渔舟处处,渔歌阵阵,已不再是禁湖。另外,清代宣统元年(1909),开辟丰润门,重修湖神庙等景点,迎接南洋劝业会的举办。尤其是丰润门的开辟,彻底改变了自明初以来进入玄武湖“必自太平门出,非舟莫渡”的局面,标志着玄武湖成为近代意义上的公园。1928年8月,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丰润门更名玄武门,后由蔡元培题写门额。
2010年10月1日,玄武湖拆除最后一道票闸,免费开放。千年轮回,帝王水师、黄册密卷皆成云烟。如今,唯见画舫载笑划过水面,情侣手挽手走过台城烟柳。梁洲上新建的玄武文化广场中,古老神兽龟蛇合体玄武像静望人间,在阳光下流淌着温润光泽,将神话凝成永恒。
明后湖黄册库遗址展馆
诗意栖居:
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
一湖潋滟如明镜,万感楂枒废酒杯。历代文人墨客在这片碧波间留下无数动人诗篇,也镌刻下南京城千年兴衰的印记。这些诗句如明珠般散落在历史长河中,折射出玄武湖不同时期的文化光芒。
“诗仙”李白的身影多次出现在玄武湖畔。他或泛舟赏后湖月,或观北湖梅,或访郭璞墩,留下多首动人诗篇。唐天宝十三年(754)春,李白作《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诗中李白将玄武湖称为‘京湖’,提出这种称呼,李白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位。‘玄武湖八景’之首‘京湖阅武’中的‘京湖’正是出典于此。”秦小斌介绍。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2010年玄武湖景区在环湖路上建造了唐代建筑风格的“后湖映月”景观,旁边还立起了一座李白雕像。
后湖印月(李白)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更为深沉。诗中“北湖”即玄武湖,“南埭”指鸡鸣埭,而“一片降旗”则浓缩了六朝更迭的兴亡之叹。李商隐另一首《南朝》中的“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则描绘了南朝君主沉溺享乐的场景——天未破晓,玉漏声声催促,鸡鸣埭口已见身着锦绣的宫女们纷至沓来。
晚唐诗人韦庄的《台城》一诗让玄武湖柳色名扬千古:“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如今在台城脚下的湖岸边,立着韦庄的汉白玉雕像,其身侧就镌刻着这首传世之作。“北湖烟柳”和“十里长堤”的景致,均出典于此。
北宋王安石曾在拜访隐居玄武湖畔的湖阴先生时,写下著名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中的“两山”指钟山和九华山,而“一水护田将绿绕”中的“绿田”,正是“泄湖为田”的结果。
梁洲诗词大道
如今,漫步于玄武湖景区梁洲银杏大道,仍能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情雅韵。秦小斌介绍:“2024年我们打造了一条独具文化特色的‘玄武湖诗词大道’,将这些跨越千年的诗词精华精心串联。从玄武湖赏荷的第一首诗篇到‘诗仙’李白笔下‘京湖’的壮丽景象,从金陵怀古的深沉感慨到描绘‘天下图籍府,后湖黄册库’的历史画卷,每一首诗都是对玄武湖美景与文化底蕴的深情颂歌。”
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魏艳鸣表示,玄武湖公园一向重视传统文化,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如建成湖史馆、出版《诗话玄武湖》、开办玄武湖讲堂等,近几年还举办端午诗会、诗联雅集、荷花节楹联采风等活动,有些已形成了特色品牌。这些活动让山水和文化相生相融,不仅增进了人们对玄武湖的了解和热爱,还进一步提升了玄武湖的知名度、美誉度,也促进了景区的高质量发展。
五洲焕新:
文旅融合的现代叙事
从六朝的金戈铁马到现代夜经济的璀璨灯火,玄武湖这座中国最大皇家园林湖泊,如同一部流淌的史诗,将千年文脉织入市井烟火。
近日,蒲仙岛水文化主题园在梁洲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蒲仙岛历史底蕴深厚,明初便有记载。这座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园区,将传统水文化与现代科普完美融合,修建了流杯渠、流杯亭、环碧廊等,以亭、廊、榭、渠、叠石、水溪为载体,以景名、对联、诗词、历史为要素,彰显玄武湖独特的水文化。开园后,这里成为市民消暑游玩的热门场所。
梁洲蒲仙岛水文化主题园
玄武湖上,五块绿洲犹如五颗璀璨的宝石点缀其间,共同绘就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秦小斌介绍,在玄武湖五洲之中,梁洲是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人文资源最为丰富的一个洲。“因此,我们将梁洲片区定位为诗词文化核心区,除了上述诗词大道,我们还陆续建成了明后湖黄册库遗址展馆、玄武湖湖史馆,游客在这两个展馆中都能欣赏到玄武湖独特的诗词文化。”
科技为古湖注入新韵。玄武湖景区重视高新技术创新应用,以沉浸体验激活文旅新价值,将抽象的意象景观转化为可视、可感的文旅产品,丰富游客体验。“我们推出了‘幻境玄武’MR体验项目。作为国内首家将Vision Pro技术应用于文旅景区的项目,它借助高精度空间计算与混合现实技术,带领游客沉浸式领略六朝古都金陵的独特风貌,让游客在移步换景间了解玄武湖的神话传说和江南皇家园林的深厚文化底蕴。”秦小斌说。
此外,景区莲花广场每晚播放3D沉浸式水幕电影《寻脉玄武湖》。水幕电影巧妙融合光影技术,通过“玄武传说”“六朝皇家园林”“明代国家档案馆”“金陵第一赏荷地”“玄武湖八景”等板块,生动展现了玄武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之美,为游客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也为炎炎夏日增添一抹清凉。景区还引入全息纱幕投影,以“玄武湖奇幻夜”为主题,采用全息3D技术与纱幕投影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观众无需借助额外设备,就能获得身临其境的裸眼3D观看体验。
“每年秋季,我们还会举办玄武湖菊花会。这项活动历史悠久,已被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到10月中下旬,景区不仅会在梁洲金陵盆景园展出百余品种千余盆精品菊花,还会在多处区域布置室外氛围景点。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其的创新发展。”秦小斌介绍。
玄武湖的魅力不仅在于湖光山色,而且在于其承载的千年文脉。魏艳鸣表示,相信通过诗联创作等文化活动的多维联动,让历史“可读”、让文化“可感”、让诗意“可触”,玄武湖将不仅是景区,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活着的文化博物馆。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图片由南京玄武湖景区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