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报道,暑期,夜经济成为多地提振暑期消费的着力点。多地因地制宜推出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活动,在璀璨灯火中,夜经济活力迸发。上海打造的夜间消费新场景第六届上海小吃节8月8日晚开幕,人气火爆;江苏淮安方特景区近期单日最大游客量突破2万人次,超一半是夜场游客;贵州贵阳的青云市集7月份客流量达152万,比去年同期上升21%。
近年来,夜间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文化和旅游部已推出了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不少省份也积极开展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工作,进一步刺激了夜间旅游消费,丰富了游客的夜间体验,打造了全天候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形成了一批夜间旅游典型案例。夜游、夜购、夜食、夜养、夜赏、夜体甚至夜校等均成为旅游消费热点,有力地促进了夜间旅游发展。
当前的暑假旅游档,各地积极打造夜间旅游的升级版,河北秦皇岛市推出梦幻演出烟花秀,四川自贡市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游船3D光影秀等。夜间文旅活动出圈出彩,成为暑期旅游的新亮点,不少地方的夜间首店、首秀、首展也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网红产品,更是吸引年轻人的时尚打卡地。夜间旅游品质的不断提升,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更好地助力旅游经济发展。
夜间旅游更多依托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休闲街区、大型商圈、地标性广场等聚集人气和流量,以特色资源和产品来吸引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很多夜间旅游场景过去就是本地居民的生活休闲空间,通过丰富消费场景,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引入多元化服务业态,营造了主客共享的新生活空间。还有一些是在原有厂房基础上改造建设的夜间旅游消费场景,如景德镇的陶溪川,将陶瓷文化与夜间市集、艺术鉴赏、文化体验、特色美食等相结合,打造成为夜间旅游消费新场景。夜间旅游场景既是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体验场景,也是服务外来游客的消费场景,融入了本地的美食、娱乐、特色购物、夜间观光游览、文化体育活动等,既有特色文化体验,也有美好生活体验。
虽然夜间旅游发展亮点纷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一些地方的夜间旅游活动还较为单一,核心吸引物并不突出,未能较好地解决客从何来、来了之后做什么等问题;部分地方新建的夜间旅游场景在运营上后继乏力,既难以吸引本地居民,更难以吸引外来游客。实际上,夜间旅游并不能简单等同于白天旅游消费场景的延伸,夜间旅游消费与白天旅游消费的逻辑存在差异,需要充分考虑夜间旅游的特色以及发展路径。同时,夜间旅游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还有待加强,不断增加的夜间客流对电力、能源、应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夜间市集、休闲街区的公共交通便利性不足,特别是夜间客流较多的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夜间旅游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夜间旅游也有发展的必要和空间;对于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季如何更好地发展夜间旅游也值得考虑。
要推动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夜间消费需求,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做好夜间旅游发展的统筹规划。夜间旅游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需要统筹规划,综合考量,认真做好夜间旅游的市场研究。建议将夜间旅游发展纳入地方文化和旅游“十五五”发展规划,作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重点,强化顶层设计,找准发展中的痛点和堵点,明确夜间旅游的发展方向,明确支持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服务的路径和模式,并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推动夜间旅游迭代升级。
二是加强夜间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夜间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要将一批口碑好、信誉佳、产品优的夜间旅游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宣传推广、资金支持、服务培训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要用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金融对夜间小微旅游企业发展的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和企业金融服务,提高夜间旅游企业的金融可得性。
三是强化夜间旅游发展的规范引导。积极发挥政府对夜间旅游发展的引导作用,通过定期发布夜间旅游新品、典型案例、夜间旅游满意度、游客最喜欢的系列产品等信息,引导夜间旅游的发展走向。同时,加强对夜间旅游的市场监管,避免无序经营、恶性竞争,维护好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夜间旅游冬季和乡村消费场景的开发建设。积极探索冬季夜间旅游发展的模式,开发冬季夜间旅游线路,丰富冬季夜间室内旅游业态,开展冬夜演艺、冬季购物、文艺鉴赏等活动,并根据南北方不同的气候特征打造不同的夜间旅游模式,提升冬季夜间旅游的吸引力。另外,在发展城市夜间旅游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乡村夜间旅游,填补相关市场空白,可以依托乡村文化馆、文化站,开展丰富多彩的地方夜间文化生活,以艺术体验、星空观赏、戏剧演艺、乡村音乐会等形式,让更多乡村通过发展夜间旅游亮起来。
五是优化夜间旅游的公共服务保障。要加强对本地夜间旅游场所公共服务的调研,发现公共服务的难点和堵点并及时改进,加强对夜间客流的预测和研判,及时发布夜间旅游热力图,引导夜间客流走向,并完善夜间旅游交通、通讯、安全、医疗、厕所、停车等方面的综合保障,以更好地提升夜间旅游的服务质量。
(胡抚生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