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新闻】
最近昆明夜间人气最高的地方,非滇池东西两岸的绿道一带莫属。咖啡品鉴交流、后备厢集市、夜间光影艺术、云端音乐派对……2025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让夜晚绽放别样光彩,众多咖啡爱好者与游客慕名而来。“如此规模和热度的夜间活动让我大开眼界,不仅结识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咖啡界朋友,还发现了‘咖啡+旅居’的巨大市场潜力。”来自四川的民宿主理人李敬波满意地说。
今年,以文旅为代表的夜间消费业态推陈出新,丰富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打响了云南特色夜间经济品牌。全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学习先进经验,把政府有效引导与企业有力作为结合起来,繁荣夜间文旅消费,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扩大内需注入新动能。
夜幕降临,作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昆明老街——南强街巷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在夜间经济带动下,该区域延续强劲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营收11.70亿元,同比增长9.28%,日均人流量超4万人次,带动就业超3000人。
这个暑假,赴昆明度假的陕西游客李梦专门选择了市中心的一家民宿,几乎每晚都在昆明老街、南强街巷片区度过。“我觉得,这里夜游吸引人的关键在于内容多元且特色鲜明,既好玩又耐玩。”她列举说,小锅米线等老字号美食、东南亚咖啡等异域风味、马家大院《雷雨》《原野》等庭院剧目、“遇见云南”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瓦猫泥塑等非遗互动项目,让每个夜晚的体验都充实又不重样。
“昆明老街—南强街巷区域一直是五华区激活夜间经济、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的核心载体。我们以特色餐饮、文化体验、消费场景为三大核心驱动力,汇聚40余个特色餐饮品牌,涵盖美食文化、街头艺术、文创产品、非遗展示等多元业态,持续焕发夜间经济活力。”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夜间文旅消费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配套管理与服务的跟进。近日,首届“和和美美”特色文化季在丽江古城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全省16个州市的歌舞和云南特色民族打跳串烧在晚间轮番上演,热闹氛围拉满。与此同时,景区夜间旅游服务保障网越织越密:60余名志愿者坚守岗位,提供旅游咨询、客流疏导等服务;提高垃圾清运效率,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古城内30个文化院落将开馆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其中的非遗体验、艺术空间、民俗文化让夜游更有韵味。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1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游客1.07亿人,同比增长10.2%;实现营收181.02亿元,同比增长8.3%。“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等8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打造夜间文旅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新‘遇见云南’产品、丰富夜演产品供给、拓展夜购消费空间、提升夜宴美食体验、打造特色夜间节庆、扩大入境旅游规模、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科技赋能夜间文旅、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打响‘云南之夜’品牌、完善夜间配套服务、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等14条举措,全力创新培育夜间文旅经济新增长点。”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夜间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拓展了文旅场景,对于提振消费、增强城市活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懿说,云南气候宜人,可有效延长户外夜间活动时间。同时,云南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富集,生态优美、民族节庆丰富,为打造代表性夜间文旅项目提供了强大内核,值得深入挖掘。
“从相关举措看,目前云南发展夜间文旅经济的思路和布局非常清晰。推进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才能更好地促进‘流量’向‘留量’转化。”杨懿建议,在延长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的基础上,可考虑推出更多夜间活动,如夜间博物馆、夜间动物园,并对应延长公共交通的运营时段,满足游客出行需求;建立市场化奖补机制、发放专门的文旅消费券,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激发夜间经济活力;更新监管机制,对夜市外摆等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性监管,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安全卫生等风险监测机制,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朱海
编辑:丁星亦
审核:张耀龙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