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天,忽明忽暗,有点闷热,那天中午大三巴前的人潮就没消散。大三巴是一处明信片一般的地方,但端详一阵,总觉得气氛局促,稍一转身,身后斑斓的古迹与那些街头摊贩们混成一气,安静中带着点杂乱。澳门的繁华像是一块华丽的外壳,剥掉后藏着多少秘密?真想知道有人是不是会注意到,就在广场后边的大炮台悄无声息地守着这座城市,又冷又老。
没人会想到四百多年前,这里还和宗教有关。1617年,欧洲来的耶稣会士选中这座52米高的山头,坐落居所,开办仪式。他们骨子里带着秩序,也许习惯了远离故国的孤寂,偏要在远东边陲建起只属于自己的堡垒。他们为什么愿意来这里,每个人心里都有解释,可旁人又哪里知道?但澳门的气质,从头就是半熟不羁。
天翻地覆的那几年,是荷兰殖民者不甘心荷枪实弹闯进来,炮台也渐渐成了军队的心脏。历史其实不分阴晴冷暖,登高望远时,谁还记得多少血?1623年,澳门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军事前线。总督、司令官、宗教和枪炮混作一团儿,不安的生活被厚重的石墙捂着,像是闷在锅里,空气里总多几分紧张味。
那道城墙啊,走近摸过才知道岁月磨出的痕迹不等人。有人说它亲历四百年风雨,其实它也不过是块石头,可石头记忆好,谁欺负过谁,它们都知道。走上炮台高地一圈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复杂。高处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不规则的菱形边界,筒子楼般的城市轮廓和蔓延的屋顶间一线天光,铜炮沉默地横在垛口边,铸就疯狂的寂静。
有二十二门英国制的大炮静静躺着,铁铸造型,有些锈蚀的地方发红。铸造时间都在十九世纪中后叶。过去炮火轰鸣,现在成了老照片里定格的景色。1920年前后的澳门,总有新旧交替的痕迹,这些铜炮守过城,也守过渐渐沉默的往事,砲火最响的一夜早没人提起,只有风穿堂过,打湿了旧弦。
现在想想,那些古炮其实很无奈。昔日防卫重地,如今沦为历史标本。文物总被赋予意义,其实它们一身铜锈,静静地,没有防卫谁,也不会拒绝谁。游客爱拍照,角度不佳时,有人会蹲在炮口拍拍屁股,还喊一句“保佑!”炮台见得多,也不说话。
炮台高地上草地软绵,有梧桐树阴影下有人打盹。澳门博物馆立在中央,原先那儿是气象台,飓风要来了就在那广播上报。博物馆算不上气派,但东西多,每一块展板都是胶着的岁月、异国的拼凑、遗落的小玩意。这些东西看久了最多发愣,好像越解释越模糊,到底什么才是澳门自己的?这些展品拉着游客兜兜转转,总有点类似今日头条的信息流,无穷无尽,没哪一条完全能代表时代。
不得不说,炮台本就不是为了好看而造。这地方有回廊,有带锁的陈列室,有的还有地下弹药库。弹药库花岗岩砌成,不大,潮湿,有时甚至闻得见地底的铁锈味。里面放着几十年前挖出来的炮弹和碎片,外面的人笑拍照,里面的碑铭却不多话。讲解员说这儿展示的就是澳门军事堡垒的变迁和出土实物,有访客听一半就走开,没人太关心解说卡片上那些日期到底是何年。
澳门博物馆里的光线不算充足,有的小孩子会捏着妈妈的手怕黑。玻璃罩下的旧物,有的来自清末,有葡人的笔记,还能瞧见上世纪初的商号账簿。澳门最混杂的地方可能不是菜市场,而是这些小玩意,来自各个年代,拼起来就是一地碎布。馆里工作人员倒是热心,只是问多几句,也未必答得上来实情。想想也正常,谁都讲不清楚,一座城的记忆究竟是谁在主宰。
有意思的是,炮台上居然能看见澳门的“对立面”。原本它建来抵御荷兰,防卫不周便是一场灾祸,如今却成了观景台,游客在这找角度拍烟花,夜里闪着五彩灯。到底这段经历该如何评说?有时觉得历史很荒谬,土地换了主子,人始终留不住,角落里的石头依旧不朽。
若从利用率看,炮台似乎很浪费。成天被踩,草地修得整齐,游客不分早晚。但换个想法,旅游收入每年有几十亿澳门元,据2023年澳门特区统计局数据,入境游客突破2841万人次。炮台、博物馆吸粉能力不是一般。导游嘴里的故事,和教科文组织的标准搭不上,多数游客也只是奔着风景与照片来。
但澳门大炮台真的懂什么是历史吗?这些铜炮曾是吞噬一切的家伙,如今变成拍照景点,被小孩子敲来敲去。城市的上空吊着无形的线,过去与现在在空气里交错。明明无数传说,无数斗争,可站在炮口边上,感受不到半分刀光剑影。盛世之下,总有一些遗忘和戏谑。这是不是也算另一种自由?
熙熙攘攘的炮台广场,摩肩接踵。放眼望去,城市的边界线模糊了,高楼与旧巷之间混杂着汗味和花香。偶有旅人在半山茶馆小憩,茶水泼落在桌边,湿了一角地图。澳门人的世界,和炮台边的风慢慢磨出了别致的温度。历史可以很远,也可以突然很近,不过瞬息之间。
澳门不是典型的大城市。炮台与教堂,民巷和赌场,通宵达旦的夜灯里混着许多人的影子,白天阴晴不定,夜里寂静无声。走在炮台高地,好像一场穿越,没有是非成败。全知者也只敢说,这些细节未必真实,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
其实,当地人对炮台富不富有归属感?答案也许在每个人路过时不经意的一瞥。有人觉得历史遗迹不过旅游道具,反正日子是自己的,对外人来讲炮台只是照片上的一小点,但对习惯夕阳下在炮台边吹风的老人来说,却是归宿。
或许炮台的意义并不完整,不可能被一口气说完。澳门这座城,有时像迷宫,转身就走丢,但炮台一直都在。断断续续的人流,静默不语的石头,日新月异的外部世界,一切都变得没那么要紧。
这世上,没有哪一件遗迹能完美承载所有人的期望。大炮台只是静静等在那里,无声地讲自己的故事。不论热闹或冷清,都没关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