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志愿者红马甲,拿上写着“滇食烟火 市井博物”的小旗子,72岁的昆明导游吴灿和一大早又带着游客来逛昆明东华农贸市场了。摊主们笑着和她打招呼:“‘老吴孃’又来啦。”
2025年暑期,昆明市导游协会、市志愿服务发展促进会联合东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滇食烟火 市井博物——农贸市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昆明4名导游志愿者化身菜市场向导,带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在东华农贸市场里逛吃逛吃,探寻“滇味”背后的饮食文化与风土人情。
边听讲解边逛吃
在菜市遇见滇味
“雨水到,菌子笑”,每年7月至9月,游客在昆明就能品尝、购买到滇西北的松茸、滇中的鸡枞、滇南的牛肝菌等来自省内各地的优质野生菌。
全国野生菌产区有很多,有野生菌采摘和食用习惯的人群不限于云南人,但只有云南形成了独特的食菌文化。这段时间来逛东华农贸市场的游客最爱去的,就是3区、4区的野生菌专区。广东游客黄嘉丽和孩子在昆明玩了5天,返程前,他们来逛东华农贸市场,野生菌专区是第一站。
“绿色的是青头菌,没有毒,煮汤、炒吃都好吃。长长的是鸡枞,非常鲜,一会儿可以到那边去尝尝油炸鸡枞。手一碰就会变青的菌子,叫见手青,这个菌子有毒,一定要煮熟才能吃,不然会‘见小人’……”看着摊位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新鲜野生菌,“老吴孃”如数家珍。
逛完野生菌专区,“老吴孃”带着黄嘉丽和孩子来到巧家小碗红糖摊位前,请他们尝尝这项能吃的非遗。摊主小哥热情地介绍:“我们这是云南正宗的老冰糖,没有添加剂、防腐剂。你看,冰糖上面还有小蜜蜂。冰糖的纯度够,小蜜蜂才会吃。”
从野生菌到巧家小碗红糖、石屏豆腐,从茄子鲊、水腌菜、木姜子泡鸡脚到傣族特色蘸料喃咪、哈尼族红米干……黄嘉丽和孩子一边逛吃一边听讲解。旅程结束,“老吴孃”对他们说:“云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立体气候孕育了独特的季节性食材体系,所以我们顺应自然,春吃花、夏吃菌。这次旅程只是云南饮食文化的冰山一角,欢迎你们再来,继续探索‘滇味’背后的山川风物和人文故事。我们下次见。”
用心讲解暖心服务
烟火气里游昆明
这个暑期,“老吴孃”、杨粉丽、李明春、廖雪蓉4位昆明导游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当向导,带着游客在东华农贸市场完成一次次色香味俱全的博物之旅。“导游志愿者带着我们穿梭在滇食烟火里,傣味烤肉、云南菌类这些特色美食都介绍得非常详细,下次我们还要来打卡。”黄嘉丽说。
“7月底,我接待了几位北京游客。他们提前和我沟通,想了解云南独特的食材,所以我给他们讲了建水草芽这些云南特有食材,还有柠檬撒撇、香茅草烤鱼这些少数民族特色菜,他们很满意。”杨粉丽说,她还带着广东游客看了8种番茄,他们告诉她“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种番茄,来到菜市场才真正感受到云南为什么被称为‘植物王国’”。
汪曾祺先生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他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这两年,到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东华农贸市场、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这些菜市场,来一场最有烟火气息的旅行,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昆明新玩法。(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