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山区,两个世界——一边热得受不了,一边冷得要加衣。”持续高温,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的避暑游更为火热。近日,记者一行从宜昌城区出发来到火烧坪乡采访,听到最多的是游客们对当地生态气候的称赞。
这个平均海拔1800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盛产反季节蔬菜而小有名气的地方,如今巧借“凉”机再出发,正成为省内外游客追捧的避暑胜地之一。
游客增长50%,单日进乡车辆突破4500辆次——
“凉资源”渐成“热产业”
一场小雨过后,浓浓的芳草清香扑面而来,在翠绿山坡的环抱中,“云上望角”咖啡店映入眼帘。
走进店内,咖啡店老板杜婉君面带微笑、手法熟练地操作着咖啡机,为顾客递上一杯杯咖啡。“看到这里很美,就想着开家小店,自己可避暑,也让游客歇歇脚。开业一个多月,大多数处于忙碌状态。”杜婉君介绍。
离咖啡店不远的一座小山,被誉为“最美露营地”,这里有草地、有牛羊,晚上的游客更多,相关热搜频频登上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
“几个朋友在网上刷到这里的评价比较好,我们5个人就过来了,果然没失望,气候太宜人了……”来自荆门的游客李小红说,晚上特别安静,可欣赏满天繁星,早上迎着晨风,赏朝霞、看日出,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
在火烧云田园综合体,运送蔬菜的“小火车”变身观光车,载着游客在田间穿行。采摘基地,省农科院参与研发的水果黄瓜、水果西红柿等令人目不暇接。儿童游乐场内,旋转木马、碰碰车、蹦极等项目让孩子们畅快玩耍,笑声、掌声、欢呼声交织成最美的风景。
这个综合体是王宏波与三个姨佬、两个姑爹共同出资慢慢办起来的,之前他主要从事高山蔬菜的初加工和销售等工作,看到集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便萌生了投资旅游的想法,游乐场这些设施是一家社会公司看到这里的人气较旺,专门蹲守了几个星期才决定入驻的。
由于各地高山蔬菜产业的崛起,品种同质化竞争加剧,火烧坪萝卜、白菜、包菜等老三样已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也带来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2017年,火烧坪乡转型发展避暑旅游经济后,陆续打造了云中凉都观景平台、十里花海廊道、生态修复系列微景观、月牙湖、青树包古树公园等景点,“凉资源”逐渐成为“热产业”。
2024年,该乡接待游客突破6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50%。今年7月25日至27日,单日进乡车辆均突破4500辆次,游客达13000人次。
不是买50份早点,就是下40碗面条——
“菜贩子”吃上“旅游饭”
夜幕降临,火烧云田园综合体人头攒动,打铁花艺人身着防护服登场。一声吆喝后,1600℃的铁水被艺人奋力泼向夜空,刹那间,铁水似天女散花,形成壮观的“流星火雨”,引得游客惊呼连连,快门声此起彼伏。
“原计划和家人在这边住2天,为了赶上周末的非遗打铁花表演,特意调整行程,准备在这里停留一周。”来自武汉的游客周丹表示。打铁花表演的火爆,离不开背后的文化力量。长阳文旅局副局长邓丽君介绍,正在组织人员收集本地特色文化活动资料,后续还将举办长阳山歌、南曲、薅草锣鼓等活动吸引游客,让游客留下美好记忆。
从火烧坪集镇驱车十余分钟,便到了位于大漩涡片区的“孝善谷”民宿群,62岁的邓发德正在招呼客人,他家“厚德居”民宿是2023年改建的。
“两个小孩大学毕业后,分别在深圳和武汉成家立业,本来想把房子装修一下安心养老的,没想到不断有游客上门咨询,阴差阳错便办起了民宿。”早年靠贩卖蔬菜挣到第一桶金的邓发德回忆道。
“忙的时候,每天早上不是到集镇购买50多份早点,就是在家下40多碗面条。”邓发德家的民宿,因为简朴干净,订单排到了8月底,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云上人家民宿,是青树包村村民毛家群拿出种菜积累的500万元,经改造自家楼房而成。每到夏季,全部23间客房,每天爆满,旺季需提前一个月预订。
这几年,吃上旅游饭的毛家群主攻农文旅深度融合,先后流转40亩土地,建起蔬菜水果采摘园,打造花海网红景点,新建田间步行道,开挖人工湖,增加垂钓设施……
村民们对发展民宿产业、做大避暑经济信心十足,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打算返乡创业。目前,全乡民宿已经达到60余家,其中精品民宿25家,床位总数达1300余个。
配套设施积极跟进,滑雪场地即将启用——
“单季游”迈向“四季游”
避暑经济带火了乡村,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也拉动着餐饮、农副产品销售、运输等业态的发展。火烧坪乡党委副书记陈潇介绍,得益于旅游业的带动,当地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已超过20%。
成长过程中,也有烦恼。高峰时期,火烧云田园综合体等景点附近道路交通压力增大,车辆违停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游客对品质化、特色化旅游体验的追求。有时,虽然临时增加了垃圾桶,但满足不了需求。
“更多的时间,客人订不到房间,即使向外推荐,也不能保证全部入住,让人感到十分焦急。”邓发德对接待能力跟不上常常自责,并鼓励附近村民不断完善民宿设施,提升配套服务水平。
在周末出游需求集中释放,人流、物流、车流叠加的时候,火烧坪乡已制定相关保障制度,要求机关工作人员组成小组,全员上路、疏导交通、管控秩序,严防大面积、长距离交通拥堵。同时,充分预判游客流量,做好应对预案,加强景区秩序维护和游客疏导。
针对垃圾回收、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规模不足的问题,该乡也拿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新建三处停车场,预计新增车位1200个;新建一座四星级标准旅游公厕;增设垃圾分类收集点23个,配套设置垃圾桶92个。
化“单季游”为“四季游”,重在做好规划抓落实。在火烧坪集镇区域,由武汉木兰草原旅游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的度假区项目正加速推进。据项目现场负责人熊备介绍,度假区分三期建设,主要发展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康养旅居等业态。
“项目一期,主要建设滑雪场、度假酒店和康养旅居社区,力争2025年实现康养旅居有房、休闲度假有酒店、冰雪运动有雪场的三大目标。”熊备表示,届时,村民对季节性依赖的焦虑将有所缓解。
避暑经济不该被夏季框定,唯有立足资源禀赋跳出“季节限定”,构建“一年四季皆宜”的生态体系,方能为火烧坪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三峡日报记者 徐宁 董志烈 林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