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元月下旬,一个清冽的周末黎明。三蓝广场上,背包晃动,笑语喧腾。我们这支二十余人的队伍,隶属于某户外运动协会,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向传说中的舜帝化身之地——三分石进发。车轮碾过舜乡蜿蜒山路,直抵蓝山县湘江源乡坪源村。村外养殖场宽大的泥坪成了我们的营盘,那里放养的山羊,便是晚餐的鲜味来源。当暮色四合,篝火在旷野中炽烈燃烧,火星迸溅如星,映照着跃动的舞姿和一张张被温暖照亮的笑脸。乐声穿透寒夜,仿佛连沉默的山峦,也在这人间烟火里微微震颤。
次日晨曦初露,匆匆咽下早餐的热气,我们便背起行囊,踏上了朝觐三分石的山径。
正午时分,终于抵达巨峰脚下。仰首望去,三柄石剑凛然刺破青天,裁开流云。斑驳石壁上纵深的天然裂痕,宛如上古帝王的衮服纹章,在亘古的风霜中俯视众生。山风过隙,隐隐传来低沉呜咽。同伴低语:“听,那是舜帝魂灵巡游山河的跫音。”匆匆以粗粮充饥后,我们便向着那沉默的巨灵,开始了虔诚的攀登。
相传上古德圣舜帝,为抚定苍梧蛮荒,跋涉万里,终因积劳成疾,倒在了九嶷山的怀抱。然而他的精魂并未消散,反而与这巍峨南岭相融,化作了眼前这座接天拔地的石峰。那裂石三分、指向苍穹的磅礴姿态,正是舜帝魂归之际,对天、地、人三界最后的深情眷顾。传说里,二妃悲恸的泪水曾染成九嶷山斑斑泪竹,其呜咽仿佛至今仍流淌在石缝深处,使这巨大的丰碑浸透了千秋的哀思与不朽的德泽。
我们喘息着向上攀援,脚下的湘江源头细流潺潺,如同大地血脉。云雾渐起,缭绕于嶙峋石骨之间,恍惚竟似帝王的衣袂在飘拂。岩鸽从石壁裂隙间惊起,翅影掠过,恍如古老光阴投下的碎片。终于登临峰顶,脚下万壑奔涌,层峦如涛。三分石无言矗立于湘江发轫之地,默默守护着这方水土。它既是传说中圣魂所凝,亦是万民心间不灭的图腾——当山雨欲来,风雷激荡石罅,那隐隐的钟鼓之声,便是舜帝警醒后世的箴言,是仁德穿越时空的永恒回响。
下山回望,石峰在暮霭中渐成苍青剪影。圣王的精魂未曾随时光湮灭,它已如石上深刻的纹路,镌入群山肌理,融入湘水清波,成为南楚大地最深沉雄浑的底色。三分石,这湘江源头的守护者,以擎天之姿立于苍茫之间——传说里舜帝的魂灵在此凝成了石头的语言,对着永恒的天地人伦,诉说着不灭的德音。它沉默地立于源头,仿佛提醒后来者:最深的仁德终将化为山河的骨骼,在岁月长流里,成为大地血脉最初的心跳。
山路蜿蜒而下,回望来处,那登顶的路径,赫然是一个巨大的“之”字形,折折复折折,隐入苍翠。这曲折的轨迹,不也暗合着人生的隐喻?唯有历经盘桓,方能抵达峰顶的辽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