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晨 韩丽萍
晓看云端处,文明润高原。8月14日,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山上的阿什努乡,一场属于阿什努自己的文化盛会——阿什努乡第二届农牧民“追梦云端”文化系列活动正在启幕。
此刻,卡力岗蜿蜒的山路上挤满了归乡的车辆。悬挂着天南海北牌照的汽车,载着远方的游子,向着魂牵梦萦的家乡驶来。“这次我从天津回来避暑,赶上这么热闹的活动,心里就舒坦。2000年的时候我就跟着乡亲外出做拉面生意,已经25年了,但一看文艺演出,听到家乡话,就像从没离开过一样。射箭比赛更是带劲,各民族乡亲一起比,比出了情谊,也比出了咱农村人的精气神。”阿什努乡全吉村村民王占龙听着熟悉的乡音,心潮澎湃。
盛会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吸引着散落在外的“拉面人”和务工游子。他们从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风尘仆仆赶回,只为赴这场家乡的邀约。卡力岗山上鳞次栉比停放的外地牌照车辆,正是阿什努乡——这个走出了化隆县第一个“拉面人”的地方,文化凝聚力的生动注脚。
舞台上欢歌笑语不断,赛场上也升腾起另一种激昂。来自阿什努乡日忙村的下茹朋毛,沉稳地站在起射线上,眼神专注,开弓、瞄准、撒放,动作一气呵成。“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村里的射箭队,以前年纪小,村里不让我参加,现在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18岁的下茹朋毛,也是古老射艺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勃勃生机的一个缩影。
许多像下茹朋毛这样的年轻人,在观看精彩表演、参与传统体育竞技的过程中,被家乡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这次射箭比赛共邀请了周边8个乡镇的30支射箭队参加,300名不同民族的射艺好手汇聚一堂。赛场上,传递友谊的手频频相握,民族情谊如高原格桑花般在竞技与交流中绚丽绽放。
“举办此次活动,我们希望以歌舞为媒,以弓箭为桥,邀请四邻好友,同登卡力岗高山,弘扬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丰富阿什努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各族儿女在党的引领下,勇敢拼搏、共谋未来,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推动者和见证者。”阿什努乡党委书记李增瑞说。
盛会远不止于歌舞与竞技,它更是一个凝聚人心、表彰先进、树立新风的重要平台。活动中,主办方表彰了阿什努乡优秀党员,慰问了阿什努乡困难群众和优秀高考学子。这些优秀党员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是引领乡风文明、推动移风易俗的先锋旗帜。同时,优秀高考学子寒窗苦读、勇攀知识高峰的身影,也是激励全乡青少年奋发向上的鲜活榜样。这份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对时代先锋的礼赞,深深植根于每一位阿什努人的心中。
“家乡惦记着我们这些在外做拉面的人,这份心意比啥都金贵。回去我肯定好好干,不光把拉面生意做红火,也一定常回来看看,把外面的新鲜事儿、好经验带回来,给家乡振兴出份力!”王占龙说。
乡土文化的深情召唤,正转化为游子们反哺桑梓、共绘蓝图的强大内驱力。文化搭台,唱响的不仅是今日的欢歌,更是移风易俗、共谋发展的壮丽和声。
《青海日报》(2025年08月16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