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安宁
滇中明珠,螳川宝地
嘉靖四年
状元杨升庵来到安宁
寓居遥岑楼
开坛讲学
授徒之余
乐游安宁
赏曹溪花红满台,沐一池碧玉温泉,欣然落笔“天下第一汤”“不可不饮”,石刻于摩崖之下。
感怀安宁籍杨一清的出将入相,留下楹联“相业四朝称第一,人文六诏羡无双”,盛赞安宁人杰地灵,“连然金方,螳川宝地”,自此闻名遐迩。
螳螂川
蜿蜒安宁全境
川流不息
孕育、承载了
安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顺川而下,在时光中去遇见安宁
春风里
被油菜花唤醒的安宁。螳川两岸,万亩的油菜花竞相开放,金黄灿灿,随风翻涌,金色螳川从字里行间照进了现实。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刚卸黄衣裳,立着新红妆,那些粉的海棠、红的樱花、白的梨花,便迫不及待地装扮起螳川大地,春游正当时。
青龙峡,峡深林密,拾阶而上,古藤缠绕,溪流吟唱,幻入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记》,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主玩“看山听水”。
在青龙界牌,早熟的樱桃,在阳光下,如颗颗红宝石,惹醉了游人,采撷入口,更胜春风十里。
夏至时
绿色成了安宁主色调
行走在八街河沿线的村落,吹着凉爽的风,感受万物生长之美。
龙洞村,山清水秀,村美人和。这里是八街河的源头,也是安宁市革命历史的圣地,村间道路、房前屋后、文化广场,处处都是红色人文景观,记忆隽永。
花舞凤仪,村前的果树茁壮成长,村后的山林郁郁葱葱。远山、白云、栅栏、帐篷几顶,唱着欢快的夏季牧歌。
此时的石庄村戏台,滇剧《那龙骑兵》正在上演,韧劲十足的唱腔,赢得乡里乡亲的一片叫好。滇剧巷、滇戏长廊、滇剧传习馆,石庄村把滇剧氛围拉满,滇秀石庄,名副其实。
秋天,收获的季节
夕阳余晖,联手打造出宁湖公园银杏林的梦幻,流连其间的人儿,点缀了金灿灿的画面,也走进童话世界。
当通往曹溪寺路旁的梧桐吟唱起秋天金色的咏叹调,一旁的金方森林温泉,也升腾起气雾,越发的温柔。
踩着落叶嘎吱响,跑过秋林带起风,奔跑是秋日里惬意的事。在安宁,一条条健康步道,遍布在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园、角角落落,从空中俯瞰,早已串联成绿色的健康大道。
发令声响起,按下了全民健身的开关键。从中央公园出发,沿着螳螂川银杏大道,一路奔跑。在富含负氧离子的森林里,在摩崖石刻前,在新农村的田间地头,自由地、尽情地奔跑。全民健身,随时随地,健康安宁,令人心驰神往。
冬日,追随着太阳
去感受光影下,蓄势待发的气象
昆钢,建于1939年,历经80多年风雨,有辉煌,也有低谷,而今迈步从头越。静默的昆钢工业遗址,在等待重装上阵,涅槃重生。
玉龙湾,依山傍水,层峦叠翠,水上可泛舟,空中可蹦极;在电影拍摄基地打卡民国风,东南亚民俗文化城品异国风情,做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者。
重建的遥岑楼,依然保持着书香文韵,凭栏远眺,观山看水。横跨螳螂川的永安桥,串联起了历史与现代,成为了安宁城市文化的重要标识,与西边人民广场、楠园、永安老街,一线排开,蓝天白云下,不时有苍鹭飞过,惊起湖水涟漪,动人心境。
数百年前,徐霞客途经安宁,夜宿曹溪寺,昼观三潮水,不惜笔墨做了详细的描绘和记录。殊不知,几百年后,当地人用“三潮圣水”点制豆花,若徐霞客能品尝到,又该怎样书写其中滋味?
地道的潮水豆花,以温泉水熬制浆汁,再用石膏点出豆花,质感细腻,爽滑。把豆花放在米线里,就是一碗好吃的潮水豆花米线。
吃在安宁,在安宁每个地方,都有独属的家乡味道。
八街的羊肉,经五个小时的炖煮,肉美汤鲜,现点现切,配上八街蘸水,这是地道的家乡味。
县街的毛驴肉、太平新城的酸笋鸡、草铺的特色卤猪蹄、禄脿的黄焖菌配上艾家营的葡萄、青龙的农家宴,无论是传统佳肴,还是创新美食,人间烟火气,最是心安处。
夜幕降临,去灯火阑珊的永安老街逛一逛,继续安宁的美食之旅,特色小吃,泡萝卜、腌黄瓜、凉卷粉、酱油拌饭、鲜花饼等等,满足各种味蕾所需。
一日三餐,四季冷暖
不论在家乡,还是在异地
心中向往的依然是
安宁
来源:魅力安宁
责编:黄璐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