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众多的人文历史景观,而且河南省内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因此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作为一个辽宁人,认识很多的来自河南的朋友,也对他们那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特别向往,尤其是河南的洛阳和开封,这两个地方在影视剧和历史小说中经常看到,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古都。
今年儿子高考完毕,想着带着儿子出门旅游一趟,目的地就选择河南和山东这样转悠一圈,我们是从大连乘船去的山东,然后又去的河南郑州、洛阳和开封,不过暑期出门最大的烦恼就是天气过于炎热,尤其是郑州动辄40℃以上的高温,真的有些让人受不了!
在河南一共玩了四天三晚,去了洛阳和开封,虽然是走马观花般的旅游,但是也觉得不虚此行,想着能够有时间在不冷不热的时候能够再来一遍,多感受一下河南的中原文化。
在河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河南虽然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但是这里的美食并不多,大街上主要还是外地菜馆居多,尤其川菜随处可见,而当地的特色估计也就是烩面和小笼包,以及胡辣汤这几种。
胡辣汤虽然是河南当地人的美食,但是作为辽宁人却真的喝不惯,因为这胡辣汤给我感觉有股中药味,而且口味也偏咸一些。
河南也是面食大省,这里的羊肉烩面和饸烙面都是当地人比较喜欢吃的,而且价钱也不贵,不过离开河南是很难见到羊肉烩面的,在河南花23元吃了一碗羊肉烩面后,我也终于明白,这碗羊肉烩面为啥很难走出中原大地的原因了!
1、羊肉烩面的拉面师傅比较不好找

河南的羊肉烩面也有些类似兰州拉面,需要师傅现场进行制作,而这个面都是大宽条的,然后经过甩和扯再入锅,讲究的就是汤宽和面条劲道。
现在除了陕西的biangbiang面是这种做法外,很难在其它地方找到这样制作面条的,而羊肉烩面的面应该叫做“扯面”,对于面粉的筋骨是很有讲究的,估计不是高筋面粉是很难做出来的。
河南是中国小麦生产大省,而拉面师傅都是本地人,从小就看着家里人制作,也是得心应手,因此离开中原大地估计很难找到这会抻烩面的师傅。
2、羊肉烩面的味道
羊肉烩面虽然在河南地区特别受欢迎,但是这碗面的羊肉基本都是提前烀熟的,而汤底感觉并不是羊汤,估计是怕羊汤过于油腻或腥膻。
羊肉烩面的味道总体来说还不错,不过这面有点类似羊汤下面条,而且羊肉本身就有腥膻味,离开河南以后,估计受众面不会那么广,加上味道并没有多突出,估计这也是羊肉烩面走不出中原大地的主要原因。
3、河南面馆的经营模式
作为一个面条爱好者,去过全国很多的城市,每到一地都会去品尝当地的特色面条,留给印象深刻的就是南京的大肉面和苏州的浇头面,西安的油泼面和山西的刀削面倒是感觉很一般。
但是不论哪个地方的面馆,基本上都不会有免费续面的,毕竟面条的制作是需要成本的,但是河南的面馆是可以免费续面的。
河南面馆的这种经营模式,估计走出河南以后很难维持下去,这面馆免费续面也体现了河南人的实在和大方,在河南这几天,给我感觉这里饭店消费都不高,而且菜品也量大实惠,菜量上并不逊色东北的菜馆,就是口味上没有啥能够让人有特别的感觉。
4、羊肉烩面的做法也改变了很多地方人吃羊肉的习惯
大多数地方人吃羊肉,都是为了吃羊肉的鲜味,因此很少添加过多的调味料,以及过多的配料,比如山东和苏州的羊汤,大家吃羊肉就想着品尝出羊肉那原始的鲜味。
但是河南的羊肉烩面,除了羊肉以外,会在里面添加一些时令蔬菜,比如豆芽、西红柿和小青菜等,这也突出了烹调技法中的“烩”字。
不过正是因为河南的羊肉烩面中添加了过多其它食材,这也导致羊肉的鲜味有所流失,所以这样吃羊肉,也让很多地方的人觉得失去了羊肉本身的味道,估计这也是羊肉烩面离开河南以后,很难找到的原因。
河南的羊肉烩面作为地方特色,属于来河南不得不品尝的美味,不过这种面因为以上几种原因,是很难走出中原大地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