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朋友圈里总有那么几个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消失。
不是真的消失。
是突然发了条状态:“准备出发了”,然后就开始各种异地打卡。
我以前总觉得这些人是在装。
装什么文艺,装什么潇洒。
直到我自己也成为了那个“消失”的人。
那是去年的一个周五晚上,我坐在办公室加班到快11点,突然有种强烈的冲动——
我想逃跑。
不是逃避什么具体的事情,就是想逃跑。
逃离这个熟悉到麻木的环境,逃离那些重复到机械的日常。
于是我订了第二天最早的高铁票。
目的地?随便选的。

远行,其实是一场与自己的约会
你知道吗?
我们每天都在扮演各种角色。
在公司是员工,在家里是儿女,在朋友面前又是另一副模样。
但你有多久没有单纯地做过自己了?
那次旅行,我一个人坐在陌生城市的咖啡店里。
没有工作电话,没有家人催促,没有朋友的期待。
就是纯粹的我。
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我喜欢观察路人的表情。
原来我对街头艺人的音乐会驻足很久。
原来我可以为了一片云的形状发呆半小时。
这些“原来”,平时的生活里从来没有机会发现。
陌生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为什么一定要去陌生的地方?
因为熟悉会让人麻木。
你想想,每天走同样的路线上班,见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情。
大脑就会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但陌生的环境会强制你的大脑重新开机。
那些不一样的街道,不一样的口音,不一样的生活节奏。
会让你突然意识到:
原来生活可以有这么多种可能。
原来我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可能很奇怪。
原来我以为的“正常”,只是我的“正常”。
这种认知的冲击,比任何鸡汤都管用。
你以为的远行,其实是内心的探险
很多人说旅行就是花钱买罪受。
确实。
挤绿皮火车,住青旅上下铺,吃路边摊拉肚子。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愿意受这些“罪”?
因为这些小小的不适,会激发出你平时用不到的能力。
迷路了,你学会问路。
语言不通,你学会用手势比划。
计划被打乱,你学会随机应变。
这些都是另一个你。
一个更勇敢,更灵活,更有适应力的你。
平时的舒适圈里,这个你是用不着出场的。
远行的意义,不在远方,在路上的自己
我见过太多人,把旅行当成拍照打卡的任务。
景点必须去,网红店必须吃,照片必须发。
结果忙得比上班还累。
真正的远行,是让你慢下来的。
慢到可以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慢到可以感受当下的每一个细节。
慢到可以思考一些平时没时间想的问题。
比如: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我为什么会做现在的选择?
比如:如果重新开始,我会怎么活?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比任何风景都珍贵。
回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变了
每次远行回来,朋友都会问我:
“这次去哪了?好玩吗?”
我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真正的收获,不是看了什么风景,吃了什么美食。
而是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原来我比想象中更勇敢。
原来我比想象中更容易满足。
原来我比想象中更需要独处的时间。
这些认知,会慢慢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让你对工作有不一样的态度,对人际关系有不一样的理解,对未来有不一样的规划。
这才是远行真正的意义。
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到现实。
不是寻找答案,而是学会提问题。
不是遇见世界,而是遇见那个更完整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也有那种想要“消失”一下的冲动。
别压抑它。
也许你的内心,正在呼唤另一个自己出场。
而远方,正是最好的舞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