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BA”篮球赛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河北衡水非遗市集进书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吉林珲春空调、冷面等清凉消费火爆,湖南双牌阳明山成避暑胜地,河南开封依托宋文化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吸引家庭深度游……今夏,文化、体育、旅游多元融合,点燃消费新动能,这“暑”不尽的活力,正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暑期,避暑游、夜经济与研学热三股消费力量奔涌交汇,以创新玩法与深度体验重塑传统消费格局,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暑期经济新图景。从繁华的夜市到消暑的市集,从精彩的文旅活动到多元化的研学,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推动经济热度持续攀升。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 亿人次。对于暑期火热的文旅市场,在人民网的报道中,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敏分析认为,今年暑期旅游呈现出不少新亮点。一方面,更加注重个性化、特色化、文化味、科技感;另一方面,文商旅体农融合打造新业态,科技赋能催生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此外,人们不再只是热衷于热点城市、热门景区,县域旅游迎来新一轮高峰。供需双向奔赴,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出游意愿,提升暑期文旅市场热度。与此同时,国家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接续出台,各地发放消费券、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等措施,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暑期消费市场的火热,不仅反映了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更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以文化、避暑、研学三把“火” 点燃消费新引擎。文化消费方面,可深入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相结合,如衡水非遗市集进书店的模式,打造更多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让消费者在购物、休闲的同时,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消费的品质和内涵。对于避暑经济,各地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多样化的避暑产品和服务,像湖南双牌阳明山推出 “森林疗愈”体验项目、创新“云认养”古树服务等,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形成复合收益模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研学领域,要注重课程设计和实践体验,依托丰富资源推出特色研学线路,如河南开封依托宋文化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同时带动家庭深度游,促进旅游消费增长。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怎样平衡短期消费热潮与长期市场培育的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等,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将这股“夏日活力”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动能。
文化消费有温度,清凉经济有热度,研学旅游有深度,多元融合之下,不仅点燃了夏日活力,更挖出了消费新动能。这股“暑”不尽的劲头,正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写照。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暑期消费市场的火爆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夏日虽短,但中国消费的活力,永远滚烫!我们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创新的消费模式和场景,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前行,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玉(“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