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和浩特出发时,天刚蒙蒙亮,车窗外的风还带着草原余韵的清冽。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总觉得骨子里带着股对历史古迹的执拗向往,这次南行的第一站,就定在了三个小时车程外的大同云冈石窟。

暑假里,学生是旅游的主力军。
开着车穿行在高速路上,路况顺畅得让人心情舒展。草原的辽阔渐渐被连绵的山影取代,植被也从低矮的牧草变成了更显苍劲的树木,仿佛车轱辘每转一圈,就向着千年前的时光又靠近了一步。三个小时说长不长,听着车里循环的老歌,聊着沿途的风景,导航提示“即将到达云冈石窟”时,同行的家人都忍不住直了直身子。
可刚到景区外围,那股期待就被密密麻麻的人流冲淡了几分。停车场里的车像码好的积木,找个空位得绕着圈转;入口处的队伍排得像条长龙,举着各色遮阳伞的游人摩肩接踵,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燥热的喧嚣。“这人气也太旺了!”爱人笑着打趣,“看来全国人民都跟咱想到一块儿去了。”

排队进窟,是云冈石窟的标配。
扫码购票,60岁以上老人免费,导游分,金银铜,价格太高了,380元是金牌导游。
跟着人流慢慢挪动,好不容易进了景区,才算真正看清石窟的模样。可眼前的景象又让人犯了难——每个洞窟前都围满了人,想凑近看一眼佛像,得先从攒动的人头缝隙里“挤”出个角度。有老人举着放大镜细细端详,有孩子被大人架在肩上好奇张望,还有导游举着小旗子,声音洪亮地讲着每个石窟的故事,各种口音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游人如织,感叹古人。
耐着性子等人群稍散,终于能站在洞窟前好好打量。那一刻,所有的拥挤和烦躁都烟消云散了。石壁上的佛像太大了,大到需要仰头才能看清全貌,衣袂的褶皱像被风吹起的涟漪,眉眼间的慈悲仿佛能淌进人心里。有的佛像嘴角噙着浅笑,像是看透了千百年的沧桑;有的力士怒目圆睁,肌肉线条贲张,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石壁上走下来。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细节,佛龛上的花纹细如发丝,连菩萨璎珞上的小铃铛都雕得清清楚楚,明明是冰冷的石头,却透着一股子活生生的灵气。

古人的智慧,表现的文字描述。
同行的大叔,十几年前来过一次,这会儿对着佛像喃喃自语:“几十年了,还是这么精神。”是啊,这些雕塑在这儿站了一千五百多年,看过刀光剑影,也听过晨钟暮鼓,如今被这么多双眼睛注视着,依然挺直了脊梁,把岁月的沉淀酿成了不动声色的震撼。
人潮依旧涌动,我们随着人流慢慢往前走,从一个洞窟挪到另一个洞窟。阳光透过石窟的窗棂照进来,在佛像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惚间像穿越了时空。身边的游人换了一波又一波,惊叹声却始终没断过。

景区停车,出旅游区耗费时间太多。
离开的时候,夕阳把石窟的轮廓描上了一层金边。回望那片依山而建的洞窟群,突然觉得方才的拥挤也成了一种特别的注脚——千年前的工匠们大概不会想到,千年后的今天,会有这么多人跨越山海来看一眼他们的作品。这或许就是文明的力量,能在喧嚣里扎下根,也能在人潮中开出花。
当我们站在这些佛像面前,那跨越千年的微笑依旧直击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这微笑,将继续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大同高速路口,吃东西鄂乐多斯小西瓜,车重新驶上高速,下一站,北岳恒山,悬空寺。

大同你好!
二小时的车程仿佛变得更短了。车里没人说话,大概都还在回味那些石壁上的灵魂。作为山东人,看过泰山的雄奇,见过孔庙的庄重,可云冈石窟的这份厚重,却带着一种别样的冲击。它让你在人潮里感到渺小,又在雕塑前觉得与历史紧紧相连。这趟南行的第一站,值了。
期待大同浑源县的恒山,有不一样的感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