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至15日,整整一周,是我和爱人难得的休闲时间。
按说已经退休,暑假对于我和爱人两人来说,不影响我们出游的。
实际上,只要女儿的两个孩子在家里,我们两个平时就要围绕孩子忙活。
尤其是我爱人,早上起来,先要给两个孩子做饭,再送孩子上学,回来还要给我做饭。周末孩子若参加啥活动,我爱人更是陪伴左右。
女儿利用暑假之机,带两个孙女去安徽,这是女儿婆婆家。
我和爱人可以在这个时间节点不用管两个孙女。
两人一合计,这一周难得的清闲,那就好好逛逛,也给自己放松放松。
【参观柳青广场】
8月11日,吃过早饭,我和爱人便乘地铁2号线,在长安区何家营站下车,步行大约500米,便来到了柳青广场。
柳青广场位于长安神禾原潏河南岸。2006为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而建。
柳青广场占地约20亩。在广场通过对柳青巨大雕塑像、文化浮雕墙的参观及文字介绍,使我们对柳青在长安生活及创作的历程有了大致的了解,让我们对柳青先生油然而生的敬佩。

柳青,原名刘蕴华,字东园,笔名柳青。
1916年,柳青出生于吴堡县一个农民家庭。
1952年任长安县委副书记,1953年辞去官职,在皇甫村落户达14年。
柳青扎根基层,体察民情,专门从事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写作。
1978年因病去世,终年62岁。
柳青先生骨灰分放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和长安皇甫村神禾原墓地。
可惜一代文豪没有完成全部《创业史》计划(只完成了第一二部),就被折磨致死,没有实现其全部创作心愿,怎不叫人扼腕叹息、气怒不平。正是:
文学巨匠是柳青,
辞官不当察民情。
创业未半身先死,
怎不叫人心肺疼。
【走进樊川公园 】
离开柳青广场,我和爱人步行来到了长安樊川公园。

樊川公园位于长安区长安大道潏河桥以东的潏河两岸。樊川是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由潏河冲积而成的一片平川,因汉高祖刘邦将此地封赏给开国名将樊哙作为食邑而得名。
自汉唐起就成为名川胜景,杜甫杜牧都曾在这里长住,杜甫号樊川野老,杜牧号樊川居士,更有作品《樊川集》(杜甫和杜牧属同族远亲关系,二人都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后代,杜甫是杜预的十三世孙,杜牧是杜预的十七世孙,相差三代,杜甫比杜牧大90岁,两人不可能见面)。
这里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题都城南庄》所在地。
这里,有杜牧的雕像、有潺潺流水、有儿童嬉戏的沙滩、有芦苇荡、有树木花草绿荫道、有“人面亭”,真是个自然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公园。

正是:
樊川公园潏河岸,
八河之水绕城南。
杜甫杜牧俩诗人,
人面桃花难再见。
【凭吊杨虎城将军】
看罢樊川公园,我和爱人来到杨虎城陵园。
杨虎城陵园位于长安韦曲镇东1公里处,背依凤栖原,南与杜公祠毗邻,占地27亩,1950年建成。
杨虎城陵园大门庄严肃穆,横额“一九四九年”,取将军遇难之年,1957年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题字“杨虎城将军陵园”。


进入陵园,迎面是用汉白玉镶嵌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八个大字,让人感动,仰头可见的碑亭,“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醒目可见。
1984年由赵朴初先生书写的“1949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杨虎城将军家属的吊唁电”全文,看完文字,了解到杨虎城将军的事迹,让人悲伤不已。
杨虎城将军 陵园为上下两层,上层中间是杨虎城将军墓,左右为夫人谢葆贞、儿子杨拯中及幼女的陵墓,长子杨拯民1998年病逝后也归葬于此。
下层是秘书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孩子小萝卜头、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的陵墓。
上面还有“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杨虎城将军是陕西渭南蒲城人,1936年12月12日,他与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即“双十二事变”,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
1949年9月6日,杨将军在重庆歌乐山被害,终年56岁,次年迁葬于此。
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功臣,曾与李虎臣(陕西临潼人)于1926年4月“二虎守长安”长达8个月,为保卫西安立下汗马功劳。壮年遭杀害,让人惋惜。
正是:
西安事变名声显,
更有二虎守长安。
陕西乡当英雄汉,
马革裹尸赴国难。
【拜谒杜工部】
我在上中学后,就热爱诗词,读了杜甫的诗后,特别崇拜诗圣杜甫。
很早就知道长安韦曲有个杜公祠,可惜一直未能去看,这次借难得的暑假空隙,我们一起去看杜公祠,拜谒仰慕已久的大诗人。

杜公祠位于长安韦曲街道双竹村,始建于明嘉靖5年(1526年)。
门前的上山台阶两侧,全雕刻有杜甫的诗词,我们上山边看边读,很是喜欢。

大门是个圆型门洞,院子有几个高大遮荫的古槐、皂荚、腊梅、紫荆等古树,是一个四合院式建筑群,甚为壮观,门内两侧有诗词长廊,右侧是陈列室,中间是“诗圣堂”,看了瘦削苍老、忧心忡忡的杜甫泥塑坐像,让人心酸,急忙上前参拜;看了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杜子美年谱、杜甫生平足迹图等,让人震撼;看了名人题词、刻石、照片等,又让人心生羡慕。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生于河南,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又逢“安史之乱”,浑身是病,59岁病卒。
他“一生行踪所至,遍布半个中国;弱冠漫游南北,走过齐赵吴楚;中年寻求功名,旅食京华十载;晚年迫于生计,辗转巴蜀荆湘”。虽然生活坎坷、贫困潦倒,却留下了1458首不朽诗篇,他的诗词最接地气,最贴近老百姓生活,因而最受老百姓喜爱,这是他留给后代人最好的精神食粮。
正是:
诗圣留诗千余篇,
最接地气万口传。
忧国忧民为百姓,
天下寒士俱欢颜。
【巧逢牛头禅寺】
很巧,杜公祠旁边就是樊川八大寺之一的牛头禅寺,我们顺便参观。
寺庙前为山门殿,中有大雄宝殿,后乃法堂及寮房等。

院内有一株高大的皂荚树和九龙潭,一代女皇武则天曾到此观赏过,并赋诗《游九龙潭》:“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牛头寺名字由来与禅宗历史上的传说有关:相传唐代遍照禅师(牛头师)受邀去净业寺赴宴,以“负牛头赴会、破腹洗肠”的举动震慑众人,彰显其道行高深,寺院由此得名。
正是:
古刹牛头寺,旁有杜公祠。
慈禧饮过水,女皇题有诗。
(作者:汉广平)
2025年8月16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