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到北,一路奔波,昨夜还在海口看着椰树,今晨已在内蒙古的草原边缘站定。心里一阵小激动:草原,辽阔,马蹄声,大汗的传说,可惜现实是用套路给狠狠摁在泥里的。

刚下车就被“安排”——希拉穆仁景区的大巴接送,像进了谁家的后院一样,被推着走。孩子盯着窗外发呆,说北方街道有熟悉感。我在想,这片“纯真草原”,会不会也是套路十足?
草原看都没看几眼,骑马大戏就上演了。说是体验牧民生活,实际像村头赶集,主角变成钱包。短短三十多分钟,骑个驮货的温顺老马,380块钱打水漂。一旁有人试图强行推销拍照什么的,那脸皮比草原上的风还厚。你怔怔地看着,有种被戏耍的错觉。小时候在村里帮大人放牛放羊,哪有这么夸张的收费?

吃饭也让人瞬间“跪了”。景区餐厅午饭简陋到不行,只能草草糊口。旁边服务员冷眼看着你,生怕你不买套餐升级。说是蒙古民族风情,其实是“草原快餐”加点装饰。舌尖还没来得及品味,就被推去下一个收费项目,感觉被翻脸般抛在一旁。

红格尔敖包的马术表演算是整个游玩的高光时刻。演员挺卖力,场面挺热闹。可前后环节就掉价到家。开场前猛推销字画——“大师限量版”,百分之九十九摆淘宝都没人买。表演后还要观众自掏腰包买饮料送演员。这招,直接刷新我的忍耐底线。买胡萝卜喂马更是标配,套路得你连喘息机会都不给。
稍等,精彩的来了!晚上的“诈马宴”,想出新花头。赶紧套上蒙古袍拍拍照,全程像参加流水线婚礼。自助晚宴标价398元一位,两块羊肉到嘴边,蒙古奶茶绕场一圈喝两口,饮料还要单独加钱。现场音响震天响,气氛鼓噪到我家孩子直接给吓跑。最抓狂的是点歌,服务员拿着菜单反复追问,每首一百大洋,明显就是玩票性质。“只求别唱了,请收了我的钱。”旁边的大姐嘟囔,我默默附和,毕竟这段体验让人忍不住想跑路。
这
篝火晚会本该浪漫结尾,结果不过是几个游客围着火堆转圈喊口号,团队团建那点气氛,怎么都对不上我们这种家庭出行。晚上还下了雨,大家像受罚的小孩站在雨里发呆。所谓蒙古包住宿更是“见识”到了——就是铺铁皮搭板房,草原沾点边,原汁原味?笑死人。
虚假营销、套路消费,成为无底洞。整趟行程下来,钱包遭了灭顶之灾,体验只剩下“被安排”的麻木。回想李娟笔下那个冬牧场,那些牧民真的把苦和野融入生活。景区却拿苦做噱头,让人花钱买难受,体验了个寂寞。现实版的草原,如果你真想自在旅行,不如露营带帐篷,睡在真正的自然里,在辽阔世界里撒欢。至于那些手工艺、奶制品、牛肉干?淘宝的选择才是真正“贵族”消费,最起码不会让你一直绿脸发火。

总归来讲,希拉穆仁之行让我刷新了草原“消费陷阱”新高度。来之前满怀 ** ,回来却一身无奈。如果有朋友准备组队体验内蒙草原,一定要擦亮眼睛,多做功课,否则保准被套路玩到怀疑人生。大众景区“沉浸式体验”,可别太相信;愿所有旅途都能货真价实,让人甘心掏钱而非“ ** 投降”。别再让美好的期待,被这些脸皮厚吃个够的套路,葬送在草原的风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