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临湘,最大的一座山叫药姑山。
药姑山又名龙窖山,为幕阜山东段余脉。山有七峰十岭,最高峰海拔1261米,跨湘鄂两省四县,方圆200余平方公里。这里有天然的老龙潭瀑布、秀丽的龙源水库、古老的青石寨;还有很多种野生果树,如猕猴桃树、羊奶果树、李子树、渣梨树、栗子树、樱桃树、白果树等。这里森林茂密,山高谷深,空气清新,常年溪水潺潺,气候宜人,宛如世外桃源,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因此,药姑山便成为湘北著名的旅游景点。
药姑山还是瑶族文明的发祥地,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留下了大量的石寨、石屋、石洞、石井、石台、石墓等瑶族原始石群文化遗址。为此,药姑山瑶族千家峒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药姑山,她的得名莫衷一是。相传古时候昆仑山上一个的仙姑采药时路过这里,看到这大山风景优美,气候冬暖夏凉,就在山上遍植百草,于是,这座山就被人称为药姑山。
药姑山上遍布了许多名贵药材,是一座天然药库。这里的药材种类繁多,有八角莲、水骨草、蛇舌草、海金沙、钩藤、黄精、鱼腥草、盘龙参、车前草,青牛胆、金樱子、山胡椒等随处可见。明代杰出的医药家李时珍曾多次到药姑山采集药物标本。他为编写《本草纲目》,足迹踏遍药姑山,曾云“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连”。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李时珍在此山采药时的趣闻逸事。
药姑山离我老家,只有三十几里路,但我只去过两次。
第一次登药姑山,七年前八月上旬的一天应同学之约。天蓝云白,阳光灼热,山外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山中却凉爽宜人,清风拂面,谷内谷外已是两重天。被山外热浪冲击得满脸通红的我,一进大山恨不得就地躺下,以地为床,以云为被。山涧潺潺的溪水,让我忍不住脱掉鞋子光着脚丫戏水玩耍,那一刻,我就是任性,要当一个彻底的顽童。与同伴一起,拎着鞋子拾级而上,山风习习,芳香四溢,蜿蜒的山路忽陡忽缓,忽弯忽直,宛如一条玉带,盘绕在药姑山上。
在山涧不远处,一对年轻情侣正在顺淙淙流水牵手而行,深情款款,如诗如画如仙境。顷刻间,那份纯粹的愉悦和美好,遍及我全身,我想祝福这对陌生人,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他们在尘世中获得幸福。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药姑山。
沿着那弯弯曲曲、忽上忽下的山路,慢悠悠地爬到半山腰,看到有几户人家,有几块不大的菜地,种着各种蔬菜,最喜人的是那小片翠而绿的韭菜,心想如果割一点带回家,晚上来个韭菜煎土鸡蛋,那岂不美哉妙哉!正在纠结时,忽然从前面山坡上走来了一位老农,腰间挎把柴刀,老人家好像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二话没说,用柴刀麻利割了一把嫩韭菜放在我们跟前:
“这是我种的韭菜,你们拿回去呷啰,冇关系咧。”
“哎呀,那怎么好意思呀,好多钱啰,我们付钱给你。”
“一点韭菜,自己种的,要么哩钱咯,快拿去吧。”
善良仁厚,民风淳朴,药姑山的老乡怎么就这么好呢!
初行药姑山所遇美景、纯情与善人,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好印象。
第二次去药姑山是前年腊月。一个周六的下午,接好友的电话:到你老家药姑山去吃土菜咯。哈哈,对于喜欢吃土菜的我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有朋友突然叫我去吃乡里土菜,而且是去我念念不忘的老家药姑山。原来,是好友儿时的小伙伴强伢和妻子从广东佛山归来,强伢的爸爸在药姑山上养蜂,一来采了蜂蜜要送他,二来想畅叙友情,围炉夜话。
到达药姑山强伢他父亲家,天已渐黑,堂屋里烧着一盆炭火,八仙桌上热气蒸腾的是冬笋炒腊肉、野枞树菌炖土鸡、蕨菜干蒸扣肉、瑶家贺菜、红薯粉条焖油豆腐、筒子骨炖湖藕、菜油煎刁子鱼、茶油煎苦槠豆腐、野藠头煎鸡蛋、清炒地米菜……山里人家的山珍野味翻滚着我的味蕾,从不喝酒的我,与好友和强伢夫妇,陪着强伢爸妈畅饮着醇香浑厚的自酿谷酒,一杯又一杯。那一夜,我是真醉了,醉倒在药姑山温暖的夜色里,醉倒在浓浓的情谊里。
半夜口渴醒来,起身推开窗户,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天边。我甚是惊奇,为何药姑山的月亮会这么亮。那一刻,我突然产生一种欲望,将来,退休后一定要在这山里搭建一个小房子,不求有多大多豪华,能避寒,能遮雨,有花,有草,有她。白天农耕,晚上聊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随岁月云淡风轻地老去……
(彭波车)
来源:岳阳日报·云梦周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