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广都博物馆,都会被误认为:“你去西安啦?”“你去河南啦?”这次,真的去了“安阳”,但不是在河南,而是在双流——广都博物馆“殷墟瑰宝:礼器中的秩序与信仰”特展。100余件文物,均来自安阳博物馆,包括青铜器、玉器、甲骨等。\x0a\x26amp;nbsp;\x0a殷墟位于安阳殷都区小屯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被考古发现的商代都城遗址,商代在这里经历了255年。恢弘的宫殿基址、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和甲骨卜辞,展现出一个“有册有典”的殷商王朝。《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意为殷商是广土无边的强盛之国。\x0a\x26amp;nbsp;\x0a展厅入口处,有一组三星堆/金沙文物与殷墟文物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时代大体相当(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且都精美绝伦,但三星堆/金沙文物更神秘,殷墟文物更写实。这正体现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不同特点,彰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x0a\x26amp;nbsp;\x0a展览以“器以藏礼”“兵戈王权”“天人之际”三章,展现商代的礼乐文明、军事制度和宗教信仰。青铜器是维系宗法、厘定纲维之重器。展厅中央,是最重磅的展品——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约1吨,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x0a\x26amp;nbsp;\x0a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据说当时日军得知了消息,村民担心国宝落入日寇之手,又将其埋入地下,1946年才重新挖出。眼前这尊鼎,虽是复制品,依然气势不凡。围着它拍了又拍,看了又看,踮起脚尖,甚至能看到鼎内“司母戊”三个字。\x0a\x26amp;nbsp;\x0a音乐、舞蹈在商代既是日常娱乐,也是祭祀仪式的重要内容。商代晚期已能够组合不同音高的乐器演奏复杂旋律。本次展出的商代乐器有鼓、磬、铙、埙等,并配有说文解字。比如磬,在甲骨文中就是“人手持槌敲击悬挂的石磬”。\x0a\x26amp;nbsp;\x0a在商王朝统治体系中,祭祀与征战,如同车之两轮,从武力与精神两个层面共同维护着商王朝的礼制秩序。展览展出了玉戈、青铜矛、青铜镞、青铜车饰等兵器。\x0a\x26amp;nbsp;\x0a颇为有趣的是甲骨卜辞。商代的一切大事,都需要问卜。展品中,有一块“牛胛骨卜辞”,残存180余字,内容是商王武丁占卜是否有灾祸的记录。另一块“壬申有鹿龟腹甲卜辞”,意在卜问壬申这一天是否会捕获鹿。透过放大镜,还能清晰地看见朱红色的辞卜,仿佛穿越回殷商时代。\x0a\x26amp;nbsp;\x0a\x0a展期:2025年8月-11月\x0a地址:广都博物馆东侧一楼特展厅\x0a票价:免费
正文
在古蜀故地看殷墟瑰宝
内容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合作伙伴及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邮箱:88@88.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