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说到山东省的著名旅游城市,红瓦绿树的青岛、泉城风情的济南、碧海蓝天的威海等等早已深入人心,但在鲁西南的平原上,还有这么一个县级市,以其无可替代的文化地位,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它就是曲阜。即便你未曾来过曲阜,也一定听过它的名字,因为这里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还是无数人心中的“东方圣城”。
曲阜坐落在山东省西南部,泗河之畔,曾是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两千多年来,始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阵地。如今,它虽由济宁市代管,却有着“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光环,更被外媒称作“东方耶路撒冷”,在这里,孔子提出的“仁”、“礼”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数千年的文化与社会结构。
走进曲阜,仿佛穿越回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岁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个到访者的必去之地。孔庙的大成殿气势恢宏,殿檐下的龙柱雕刻栩栩如生,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前来祭拜时,都特意命人用红布将龙柱包裹,以免“僭越”之嫌;殿内的“万世师表”匾额,见证了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崇。
孔府紧邻孔庙,是孔子后裔“衍圣公”的府邸,“天下第一家”的匾额高悬门楣,院内既有官衙的威严,又有宅邸的雅致,一道“内宅门”将公务与私域分隔,处处透着儒家“家国同构”的秩序感。
而孔林,作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占地达3000余亩,柏树林立,碑刻林立,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的安葬传统,使其成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园,漫步其中,仿佛能听见时光与血脉的对话。
除了“老三孔”,曲阜的文化版图还在不断延伸。尼山圣境依山而建,72米高的孔子雕像俯瞰众生,清晨的“开城仪式”上,身着古装的学子诵读《论语》,让人恍若置身孔子授业的杏坛;孔子博物馆里,上万件文物诉说着儒家文化的演变,从战国时期的青铜礼器到明清时期的御赐匾额,每一件都藏着历史的密码;孔子研究院则以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传统,灰白相间的院落暗合“天圆地方”的哲思,成为当代人研究儒学的重要阵地——这“新三孔”与“老三孔”遥相呼应,让古老的文化有了新的表达。
曲阜的魅力,不止于“文”,也在于“韵”,更动人的是曲阜的“烟火气”。街头巷尾,楷木雕的匠人正细细打磨手中的孔子像,这种以当地特有楷木为原料的雕刻技艺,已传承千年;孔府菜的厨师在厨房里忙碌,“诗礼银杏”、“带子上朝”等名菜,既讲究色香味,更暗含儒家的伦理教化;每逢孔子诞辰,全城都会举行祭孔大典,鼓乐齐鸣,佾舞翩翩,海内外的华人都会前来寻根问祖。在这里,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基因。
有趣的是,许多人知道曲阜,却未必清楚它的“归属地”——当被问及“曲阜属于山东的哪个市”时,不少人都会愣住。实际上,曲阜是由济宁市代管的一座县级市,而济宁这座因曲阜而“略显低调”的地级市,同样有着丰富的底蕴,却因“代管”着这样一座文化圣城,光芒难免被掩盖。这种“县比市有名”的现象,恰恰印证了曲阜的重要文化影响力。
如今的曲阜,早已不是一座封闭的“圣城”,而是一座开放的文化驿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研读《论语》,感受“仁义礼智信”的当代价值;年轻的学子们在研学旅行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孔子学院的海外学员专程前来,探寻儒家文化的源头。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让“东方圣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