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福州市仓山区的三江口,闽江、乌龙江与马江在此相遇,江水冲积出一片开阔的平原,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最近当我来到福州旅游,本是冲着三江口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那朵“茉莉花”造型的著名地标建筑而来,却在它对面的河岸旁,意外发现了一座藏在绿树掩映中的古村落——粉墙黛瓦的民居沿着石板路铺开,飞檐翘角在阳光下勾勒出优美的弧线,与不远处的现代艺术中心形成奇妙的对话。这座让我忍不住驻足的小村子,便是“梁厝”。
初见“梁厝”,是被村口那座祠堂的独特气质吸引。不同于常见的闽南宗祠,“永盛梁氏宗祠”的外墙颜色鲜艳多彩,线条简洁却又透着威严大气,门楣上的木雕虽历经沧桑,仍能看出当年的精美。询问后才得知,这座祠堂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已是福建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整个梁厝村,更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梁厝”的名字,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肌理之中。村口的地铁站就以“梁厝”命名,从站台出来,步行几分钟便能看到古村的牌坊,这种“古村与地铁”的无缝衔接,本身就带着一种时空折叠的趣味。据说,梁厝村始建于唐末,因梁氏家族在此定居而得名,千年来,这里出过不少文人墨客,村口的“状元街”石板路上,还能找到当年为纪念科举士子而刻下的痕迹。
如今的“梁厝”,早已不再是一座封闭的古村。经过精心的升级改造,这里变成了融合历史风貌与现代生活的文化街区。老厝被改造成了茶馆、书店、非遗工坊,却没有破坏原有的韵味——你可以在保留着木质结构的老宅里,喝一杯福州茉莉花茶;也可以在古戏台前,听一场地道的闽剧,感受福州方言的婉转;甚至能在文创店里,买到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油纸伞、软木画,把梁厝的记忆带回家。这种 “修旧如旧” 的改造,让古村既保持了历史的厚重,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为什么“梁厝”就在福州著名地标“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对面,还有地铁直达,但游客却很少?甚至好多游客都不知道呢?后来我发现,梁厝的“小众”,或许恰恰是它如今最动人的特质,不同于福州三坊七巷的人声鼎沸,这里游客不多,更多时候能看到的是村民们的日常,而这种“生活化的古村”气质,可以让每一个到访者都卸下疲惫,真正融入旅行的节奏。
站在村头的江边眺望,对面的著名地标“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如一朵盛开的茉莉花,现代感十足,而梁厝村的古厝群则像一幅水墨画,安静地铺展在江边。这种“新与旧”的碰撞,在三江口的江风中显得格外和谐。据说,随着福州“东扩南进”的发展战略,三江口片区正逐渐成为城市的新中心,而梁厝村,无疑是这片新兴区域里最珍贵的“文化锚点”。
离开梁厝时,我才突然明白,梁厝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千年历史,更在于它在时代变迁中保持的从容——它不抗拒现代文明,却也不迷失于喧嚣,就像村口的老榕树,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却始终向着阳光生长。虽然游客不多,但依然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想来这里看一看吗?欢迎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