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六盘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亮眼答卷,“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动能积聚。这不仅源于重大项目、工业发展等“硬支撑”的强劲发力,还得益于旅游经济、消费活力、营商环境等“软实力”的显著提升。为全方位呈现六盘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图景,《六盘水日报》从即日起将围绕上半年旅游经济持续升温、消费活力加速释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等可喜表现,一一解析这些关键“软实力”如何为六盘水经济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石。
“赛事+旅游”“旅游+美食”“旅游+消费”……随着政策加码,文旅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六盘水已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潮迭起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据公安部门提供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313.47万人次,同比增长11.44%。
游人如织。
立足“中国凉都”气候优势,六盘水深度融合文化体验与多元业态,创新打造差异化避暑产品体系,有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消费升级,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促进文化、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把凉都的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红利,推动了“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
政府有为、企业向善、游客舒心,六盘水旅游经济持续“火出圈”。
深挖气候禀赋,构建“四季皆宜”生态
如何让“凉资源”产生“热效应”?六盘水深挖气候禀赋,探索构建多元化、全季化、融合化“四季皆宜”旅游生态体系。
梅花山旅游景区将冬季闲置的滑雪道改造为夏季浪漫的“紫色花海”,不仅解决了资源闲置问题,还创造了新的旅游业态。
花海打卡。
“从滑雪季到避暑季,不同的季节,游客能感受不同的美。”梅花山旅游景区新媒体部门负责人唐倩介绍,今年以来,景区通过改造夏季闲置的滑雪道,引种适应性强的马鞭草,让昔日的冰雪主场在夏季“变身”生态景观带,“紫色花海”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
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梅花山旅游景区还结合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联动开展侗族大歌云端盛宴、精灵乐园矮人王国互动等活动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凉都魅力。
侗族歌舞表演。
由于很多游客早早就到景区排队坐索道,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让游客玩得尽兴,梅花山景区上班时间提前到了上午7时30分,下班时间延迟到了晚上8时30分,同时还招聘了40多名季节性员工做好引导服务。
此外,由于山区气候多变,景区还为游客准备了雨衣、矿泉水等,周到细致的服务,让游客倍感“玩得开心、游得舒心”。
欢乐互动。
“我们从遵义、贵阳一路玩,昨天晚上才到六盘水,今天一大早就去坐了世界第一索道、看了侗族歌舞表演,还在‘紫色花海’拍了很多照片……这里气候凉爽、风景优美、景区工作人员服务也很好。这次凉都之行很满意,后面还想去其他景区转转。”成都游客吴荟点赞道。
7月份以来,梅花山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日均乘坐索道超8000人次,“凉资源”正加速转化为“热经济”。
精耕“宠客”服务,锻造核心竞争力
游客的口碑是旅游经济的生命线。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和游客体验的全面提升。
随着避暑季的到来,市中心城区各大酒店、民宿纷纷迎来入住高峰。
“从3月开始,我们酒店就陆续接到了外地游客的预约,现在房间几乎全部订满,入住率高达87%以上。”雨田酒店副总经理张涛表示,面对旺盛的旅游市场需求,酒店通过加快客房的打扫频率、推出相关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努力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六马’期间,客房几乎天天爆满。”在荷城经营着一间名为“瑶舍”民宿的赵翎羽最近也是格外忙碌,订房和咨询电话源源不断。
瑶舍民宿。
“去年,我们开辟了新的咖啡体验区,今年,又重新装修升级了店内储水功能以及空调等硬件设施。”赵翎羽介绍道,除了升级设施提升服务以外,根据游客的建议,今年还增加了“初好”刺梨系列产品的陈列和售卖,以方便游客购买本地特产。同时,计划与水城非遗技艺传承人合作,增设一些茶器等老物件修补区,提升游客的文化交流互动体验。
品茗休闲。
“第一次到六盘水,‘中国凉都’果然名不虚传。很喜欢‘瑶舍’的装修风格和整体氛围,不出门逛的时候还可以在这里品茗、闲聊,感觉很惬意。本来计划玩两天的,还想再多玩几天。”西安游客高谊妮表示,到凉都避暑是选对了。
精耕“宠客”服务,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响应和精细服务,为六盘水旅游赢得了良好口碑。避暑季期间,各酒店、民宿入住率稳步攀升。
以“人气”聚“财气”,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到了水城不吃烙锅,你都不能算来过……”说到凉都美食,烙锅必然是很多游客的首选。而“烙锅界的idol”——烙翻天烙锅店,因其极具都市现代风格的就餐环境而深受外地游客青睐。
重庆游客陈女士一家享受“欢烙”时光。
“出乎我的意料,这家烙锅店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高端上档次,菜品、小吃丰富新鲜,服务态度也很好,还有机器人上菜,这里吃烙锅没什么油烟,油几乎不会溅在身上,老人小孩都很满意。”重庆游客陈女士一家对烙翻天赞不绝口。
游客挑选购买伴手礼。
“近期,店铺日均接待游客600人左右,大部分是外地游客。在消费需求迭代升级的今天,我们不仅重视产品创新,同样重视消费体验升级。”烙翻天负责人王芬表示,烙翻天定义为3.0版本的烙锅,在保留传统烙锅特色精华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良和创新。时尚的装修风格还融入了很多水城农民画的元素,提升了游客对本地特色美食和文化的体验感。
“家人都很喜欢刺梨原浆和刺梨糕,这么漂亮的冰箱贴和手工艺品闺蜜肯定会喜欢,面条和辣椒面也要带点……”正在购买伴手礼的贵阳游客穆女士告诉记者,来凉都玩得很开心,临走时准备给亲朋好友带点特色产品。
“凉都手伴”体验店
由水城农业集团匠心独运、精心打造的“凉都手伴”体验店以“凉都三宝”和“水城三锅”主题产品为主,巧妙地将300余种特色产品、文创产品与非遗体验融为一体,构建起一个充满凉都韵味的购物空间。该店自试营业以来,热度持续升温,日均营业额稳定在7000至10000元之间。
特色产品。
吃住行游购娱,件件牵动游客关切,个个考验服务细节。
六盘水旅游经济的持续“火出圈”,绝非偶然。它以“中国凉都”独特气候资源为依托,以构建“四季皆宜”生态体系为路径,以精益求精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流量”向“留量”、“人气”向“财气”高效转化的成果,为六盘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可持续的动能。
总监制:杜 薇 奚宽军
终审 :颜春匀
编审 :范青
编辑 :郭倩
六盘水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 宋迪 杨小敏 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