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个视频,西湖景区里人山人海,连走路都要排队。
网友们在评论区疯狂吐槽:
“花钱买罪受”
“人比景多系列”
“再也不节假日出门了”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我们好像集体“觉醒”了。
这两年,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拒绝节假日旅游。
不是没钱,不是没时间。
而是真的受够了那种被人群推着走的感觉。

还记得去年的那个国庆吗?
我也是那个挤在人群中的傻子之一。
当时跟朋友计划了好久,要去趟西湖看看传说中的美景。
结果呢?
光是到景区门口就堵了两个小时。
下车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懵了。
乌泱泱的人头,看不到湖,看不到桥,只能看到前面那个人的后脑勺。
想拍个照?
不好意思,镜头里全是路人甲乙丙丁。
想坐下休息一会?
连个空地都找不到。
最绝的是,一瓶水15块,一根烤肠10块。
那一刻我就想,这到底是来旅游的,还是来受罪的?

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我们的旅游方式,已经彻底“内卷”了。
什么叫旅游内卷?
就是大家都在同一个时间,跑到同一个地方,做同一件事。
五一必须去热门景区。
国庆必须刷爆朋友圈。
端午必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结果就是,所有人都挤在一起,谁也玩不好。

我有个朋友,今年彻底想通了。
她说:“我不跟大部队凑热闹了,我要错峰出行。”
结果怎么样?
同样的钱,玩得比以前爽十倍。
没有排队,没有拥挤,没有天价消费。
酒店便宜一半,机票打对折,景区里安安静静,想怎么拍照就怎么拍。
她发朋友圈的时候,底下一堆人问:
“这是哪儿?怎么这么清静?”
她回复:“还是那些地方,只是我避开了人从众的时间。”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真正的旅行达人,都不在节假日出门。
他们宁愿请两天年假,也不愿意节假日凑热闹。
为什么?
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
旅行的意义不是证明你去过哪里,而是在路上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而在人山人海里,你什么都找不到。
除了疲惫和糟心。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西湖之行教会了我很多。
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所有的跟风都值得。
大家都说要去的地方,不一定适合你。
大家都推荐的时间,不一定是最好的时机。
有时候,逆向思考比随波逐流更有价值。

这两年我彻底改变了出行习惯。
工作日的博物馆,比周末安静一万倍。
淡季的古镇,比旺季便宜一半还更有味道。
人少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一个地方的美。
不用跟别人抢位置拍照。
不用被人群推着往前走。
不用花冤枉钱买天价小食。
可以安安静静坐在湖边,看云卷云舒。
可以慢慢悠悠逛个够,不赶时间。
这才是旅行该有的样子啊。
所以现在每当有人问我,节假日去哪玩比较好?
我都会反问一句:
“为什么一定要节假日出门呢?”
如果是为了放松,家里躺着不香吗?
如果是为了体验,平时出门不好吗?
如果是为了发朋友圈。。。那我真的理解不了。

说到底,我们拒绝的不是旅行本身。
我们拒绝的,是那种被裹挟着前进的无奈感。
拒绝被人群推着走。
拒绝为了拍照而拍照。
拒绝花高价买低质体验。
我们开始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节奏。
这或许就是成长吧。
学会了说不,学会了选择,学会了为自己的体验负责。
不再盲目跟风,不再委屈自己。

未来几年,我觉得会有更多人“醒悟”。
错峰出行会成为新的潮流。
小众目的地会越来越受欢迎。
深度体验会取代打卡拍照。
而那些还在节假日挤破头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
这不是什么坏事。
这是我们集体学会了更好地生活。
学会了珍惜自己的时间,尊重自己的感受。
毕竟,生活已经够累了,为什么还要在假期里继续受罪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