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峨眉山旅游发布的中报数据令人咋舌!
为什么说令人咋舌呢?
因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 209.52 万人次,同比下降 6.5%,经测算,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14.59 万人次 。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人潮涌动的峨眉山,缘何如今游客大量流失?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消费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旅游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游客的需求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观光游览。
他们渴望深度体验、特色活动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峨眉山景区部分消费项目却仍停留在传统模式。
比如一些纪念品商店,售卖的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小饰品、钥匙扣,缺乏峨眉山特色文化元素,难以勾起游客的购买欲。
景区内的餐饮也多以常见的快餐、小吃为主,未能充分展现当地美食文化,像峨眉山特色的雪魔芋烧鸭、峨眉山笋子鸡等美食,推广力度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的餐饮服务,无法满足游客对美食探索的需求。
这样陈旧、缺乏创新的消费项目,自然难以吸引游客,更别提刺激游客消费,为景区带来更多收益了。
免门票景区受青睐
如今,消费者的旅游消费意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游客对旅游成本的把控更加严格,性价比成为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量因素。
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免门票景区,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消费体验的新诉求。他们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将更多的资金花在有价值的体验项目上,而非仅仅为进入景区支付高额门票。
像杭州西湖,自免费开放后,凭借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实现了旅游收入的大幅增长 。
与之相比,峨眉山若依旧依赖门票经济,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无疑会逐渐失去优势,导致游客流向免门票或门票价格更为亲民的景区。
门票经济还能走多远?
长期以来,门票经济在我国景区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于峨眉山这样的景区而言,门票收入曾是主要经济来源。
但从长远来看,门票经济弊端重重。过高的门票价格不仅会阻挡部分游客的脚步,还限制了景区的整体发展。
当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时,便容易忽视对其他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值得高兴的是,峨眉山景区正逐步免费开放中低山区,推动从 “门票经济” 向 “产业经济” 转型 。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谭天道地认为:景区应进一步挖掘自身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如举办峨眉山武术表演、文化讲座等活动,让游客深入感受峨眉山的文化魅力。
同时,加强与周边商家合作,规范市场价格,提供优质、有特色的餐饮、住宿服务,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
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游客,让游客愿意留下来消费,方可实现从 “门票经济” 到 “综合产业经济” 的成功转型!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