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家庭出游的旺季,但不少家长在购机票时发现,与儿童类优惠相比,儿童航空出行不仅没有享受到相应优惠,部分航班儿童票价甚至高于成人折扣票,出现价格“倒挂”。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倒挂现象?儿童可以直接买成人票享优惠吗?
儿童票贵过成人票,并非航空公司发疯,而是现行机票票价体系复杂博弈下的意外产物。
一张机票的价格,从来不是简单地按人头计算。它更像一幅拼图,由舱位、折扣、税费、供需、航线、时段等无数碎片构成。
成人票更便宜,可能是某条冷门航线在淡季的促销价,几乎接近航司的边际成本。而儿童票更贵,往往基于全价票的一定比例计算,恰好撞上了高舱位等级或未参与促销的定价规则。
很多人以为儿童票天然该便宜,这符合常理,却未必符合航空业的定价逻辑。
航空公司首要目标是收益最大化。它们将座位划分为数十个舱等,每个舱等对应不同的价格和退改签规则。
成人票的低价,往往绑定严格的限制条件,比如不可退改、不可累积里程、不可升舱。而儿童票的定价机制,有时并未完全同步这些动态折扣。
已经有网友分享过怎么规避:他买成人票只花了600元,给同行侄子买儿童票却要1200元。他干脆尝试直接买成人票给小孩,结果发现——可以!系统并未强制要求儿童必须买儿童票。
这个“漏洞”让不少家长恍然大悟:原来儿童完全可以购买成人票,享受同等优惠。这并非钻空子,而是合理利用规则。
航空公司并未禁止儿童购买成人票。只要座位尺寸允许,一个十岁的孩子坐在成人座位上,完全合规。
而且,购买成人票的儿童,还能享受更多权益:比如里程累积、免费退改(若舱位允许)、优先登机等。某些国际航线,儿童票甚至不包含免费托运行李额,而成人票有,此时买成人票反而更划算。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更划算,为何没人提醒?这背后涉及航司的收益管理策略。
儿童票的定价,往往独立于动态调价系统,更多沿用“成人全价票的50%或75%”这类传统算法。在票价大幅折扣时,这种算法就容易“失灵”。航司并非不知情,但调整系统成本高昂,且儿童旅客占比不高,优先级自然靠后。
目前国内几大航司已在测试更灵活的儿童票定价模型。未来可能出现“儿童票随成人折扣同步浮动”的机制。
但在系统全面升级前,这种“倒挂”现象仍会零星出现。尤其是在节假日、热门航线、国际航班上,价格结构更复杂,反常情况更易发生。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是税费。国际航线中,儿童票的机票部分虽打折,但燃油附加费、机场税等往往与成人相同。若基础票价很低,税费占比就显得极高,导致总价“反超”。
更有趣的是,不同航司、不同订票平台,儿童票规则也五花八门。有的支持在线直接购买优惠成人票给儿童,有的则强制跳转至儿童票页面。电话客服有时也不清楚政策,导致家长被误导。
其实,这恰恰暴露了服务设计的惯性。系统默认儿童=儿童票,久而久之,连工作人员都忘了还有另一种选择。
而家长出于“怕麻烦”“怕被拦”的心理,也往往顺从规则。直到有人勇敢尝试,才发现:原来门一直没锁。
当然,也有例外。某些廉价航空为简化运营,不设儿童票,所有乘客同价。这反而避免了争议。而一些高端航司则提供“儿童专属服务包”,如玩具、餐食、陪伴手册,此时较高的儿童票价也算物有所值。
归根结底,机票价格的本质是座位资源的分配艺术,它不追求绝对的公平,而是试图在满座率、收益、客户体验之间找平衡。儿童票的尴尬,是这套精密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暴露的算法盲区。
作为消费者,我们无法改变定价模型,但可以学会看懂规则。下次订票,不妨多点两下屏幕,对比一下儿童票与成人票的实际总价。也许,那个本该“打折”的选项,反而成了最贵的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