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主办的2025“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夏令营”(江苏营)第三站来到南通,32名外籍华裔青年科技人才在这座“中国近代第一城”开启了一段探索实业与文化之旅。南通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化身城市宣传大使,以“一山一水,一人一城”等关键词展开,将南通的风景名胜、历史沿革、特色文化、城市风貌等娓娓道来,向营员们详细介绍了南通的基本情况与深厚底蕴。
在南通博物苑,营员们参观了张謇故居“濠南别业”,了解了张謇办实业、兴教育、建城市、做公益,在南通及全国开创了多个“第一”,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的事迹,学习了以“爱国情怀、创新精神、民本意识”为突出特征的张謇企业家精神。张謇实业报国的精神也感染着参观营员们,“南通之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清末民初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先生,他的产业版图涵盖银行、冶炼、物流等多个领域,他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纺织学校、盲哑学校等。”营员表示,“张謇先生‘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让我敬佩,也让我喜欢上这座充满历史感的城市。”
随后,营员们参观了张謇先生当初投资建造的大生纱厂,这里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活标本”,一端连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一端连着现代工业化的智能制造体系,营员们驻足于已矗立110年的大生钟楼前,静听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在这里回响的钟声。营员们还来到中远海运船务海洋工程博物馆,倾听从船舶修造到高端海工装备等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
南通是文博之乡,有31家博物馆,处处可见文化的鲜活印记。在蓝印花布博物馆,98岁高龄的管惠芳老人现场展示传统纺纱、织布技术,并指导营员亲手体验。吴元新等三代蓝印花布非遗技艺传承人带领营员们动手体验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刮浆、染色、漂洗、晾晒,蝴蝶兰花、吉庆有余、福在眼前等图案在氧化作用下逐渐显现,营员们对于南通的感受与印象随着靛蓝色保留在了每份独一无二的“非遗手作”之中。营员们还参观了富美帽饰博物馆,漫步于古今中外的2000余件帽饰与现代建筑共同构建的美学空间,感受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带来的独特审美体验。
从棉花与蓝草到走向世界的“元新蓝”,从第一个船舶修理合同到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钻井平台,从民族工业发祥地到现代工业名城,营员们在南通沿着先贤张謇的足迹,追寻中国近代第一城工业、文化的百年发展足迹。(作者:南通市科协 编辑:谢长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