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

2025年8月8日,我与三位同学奔赴山西交城卦山。这一趟,不为游山玩水,只为探访华国锋陵园,追寻历史的记忆。
卦山
卦山,作为山西吕梁交城的4A级景区,因群峰环列似卦象得名。八峰耸峙、层峦叠嶂,古柏参天,景色宜人,还有天宁寺、圣母庙、朱公祠等宏伟的古建筑群,宋代米芾赞其为“第一山” 。而我们的目的地——华国锋陵园,就静卧于卦山山麓的吕梁英雄广场。
踏入吕梁英雄广场,华国锋铜像矗立中央,身姿挺拔,和蔼可亲。两侧吕梁英雄儿女群雕,生动再现那烽火连天的沧桑岁月。
陵园依山而建,参仿南京中山陵设计,庄严雄伟。从广场到陵墓的甬道宽17米,象征华老17岁投身革命的起点;365级台阶、12个段阶梯与4个平台,暗合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和365天,暗喻华老在任时,年复一年,日日夜夜,尽职尽责,为民操劳。
陵墓的外形为5.5米见方的石鼎,形状如H,是“华”与“回”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寓意明显——华老回家了。中央写有“华国锋之墓”5个隶书鎏金大字,下边一行小字“一九二一——二零零八”,注明了生卒年份。
陵墓背后的大型浮雕,讲述吕梁人民在不同时期对革命的重大贡献,也生动再现华老与这片热土的深厚感情。他从这里走出,这里又是他最后的归宿。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听有关管理人员介绍了华陵修建过程的来龙去脉:
2009年初,华国锋的家人来到交城,说老人家生前有个心愿,想百年之后回到故乡,安息在卦山。
听到这个消息,交城县上上下下都挺高兴,若真能把华老的骨灰迎回卦山,配合那儿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完全可以建成一个红色旅游景点,既能让后人缅怀先烈,又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得到上级部门的同意,并与华老家属协商后,当地政府选定了卦山脚下一处闲置的荒坡作为骨灰安放地。这块地由于土壤条件不佳,既无法耕种也不能建房,长期以来一直荒废。另外,附近正在建设三个重要项目:晋绥革命纪念馆、交城县文物博物馆和吕梁英雄广场,它们都离这片荒坡很近,于是一并规划,同步建设,完工后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参观即将结束,我们在华国锋雕像前合影,望着他高大憨厚的身影,不由思绪翻涌。
我们均为 “40后”,熟悉华老所处的那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历史。
华国锋,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领袖评价他 “讲老实话,是老实人” ,领袖病重时 “你办事,我放心” 的批示,赋予华老庄重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他的接班人地位。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华老力挽狂澜,粉碎 “四人帮” ,终结 “文革” 灾难,为拨乱反正、引领国家重回正轨,奠定了坚固的基石。他的抉择,顺应历史潮流、契合人民意愿,挽救了党和国家的命运。
多年来,“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历史创造英雄”,争论不休。但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个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大胆决策,果断行动,铲除奸佞,拯民水火,华老居功至伟,无疑做了一件大好事。所以时至今目,不仅是山西人民,即便是全国人民,仍旧在深深地怀念他。
8341部队在广场一侧的小树林中立碑怀念
乌云越来越浓,雨滴越来越密。我们不得不离开陵园时,再次回望卦山,山色依旧,绿意盎然,饱含着波澜壮阔的历史厚重。华老,别了。你的经历,是个人与时代交织的产物。在最高领导的位置上,你的存在无异是短暂的。但正如雨后那一抹彩虹,虽是来去匆匆,可那大气缤纷,绚丽多彩,已经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深刻记忆。
(2025年8月19日下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