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莆田文旅】
8月10日晚,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百年彭鹏祠堂内,流光溢彩、水袖飞舞,古韵悠扬。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黄艳艳领衔演绎的莆仙戏经典折子戏 ,让这座古老的建筑,有了一方全新的舞台。
祠堂还是那座祠堂,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戏台却是新的,专业的灯光音响,让观演体验焕然一新。这个小小的剧场背后,折射出街区一个清晰的定位:打造“宋韵闽风·烟火莆田——城市会客厅”。
它也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一个历史街区如何才能既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既是优雅的,又是热闹的;既是游客的向往之地,又是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
01
基底:“宋韵闽风”,会客厅的文化风骨
一座好的会客厅,首先要有独特的气质与底蕴。兴化府的这份气质,便是“宋韵闽风”。兴化府的底色足够深厚。260多名进士,8名二品以上高官,牌坊林立,这些既是莆田“文献名邦”的注脚,也是这座会客厅的文化风骨。
守护风骨,第一步是守住真实。
兴化府的探索,始于一份对“历史肌理”的尊重。面对年久失修的建筑群,选择的不是大拆大建的省力模式,而是力求“最小干预”和近乎“考古”般的审慎修复。由此,街区探索出一条“政府统筹、原真修缮、活态运营、人性管理、系统保障”的独特路径。
从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到省政府批复《保护规划》,再到专门出台《保护管理办法》进行立法保护,一系列高位统筹的举措,为街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执行层面,组建“市派专班+区选骨干+外聘专家”的指挥部,确保了修缮工作的专业性;分三期推进的基础设施改造、风貌整治、征迁腾退工程,则以“绣花功夫”逐步解决地下管网、消防安全等“里子”问题,为后续的活化利用铺平了道路。
守护风骨,更在于重塑精神坐标。
街区内,文献名邦、仆射等四座古牌坊的重新矗立,便是一次对城市文脉的唤醒。它参考史料,锚定位置,恢复的不仅是建筑,更是莆田历史上“科甲冠八闽”的集体记忆。
在这个层面,兴化府提供了一个重要见解:历史街区的修复,核心不是修复“建筑”,而是修复“证据链”。让每一处细节都有据可考,让行走其间的人,能真实触摸到历史的脉搏。这才是风骨得以站立的根基。
02
活化:“烟火莆田”,会客厅的生命温度
一间只有古董的会客厅,是博物馆;一间有生活、有笑语的会客厅,才叫家。
要让古街区拥有生命力,就必须注入“烟火莆田”的温度。彭鹏祠堂的改造,正是一个绝佳的隐喻:它没有被变成静态展馆,而是成了一个能让千年莆仙戏“活”起来的剧场。这里的核心思路,是引导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彼此交融。
首先,是“策展式”的有机布局,营造丰富的烟火场景。
会客厅的功能分区,需要精心设计。兴化府的六条主街,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坊巷主打科举文化与莆田特色产业,县巷成为非遗技艺的展示窗口和研学基地,衙后路变身时尚的酒吧街,庙前路则汇聚了地道美食……这种差异化定位,避免了业态的同质化,让游客与市民在游走中,能体验到层次丰富的“莆田生活图景”。
其次,是“日常化”的场景营造,让文化回归生活本身。
兴化府街区深谙此道,以“非遗+国潮”的创意配方,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游客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静态的非遗展示,更能亲身参与其中:“状元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仿佛穿越回古代科考放榜之日;高跷、中幡、舞狮等民俗表演在街头轮番上演,引来阵阵喝彩;古老的箜篌在崇功祠奏响,与现代咖啡市集、啤酒+音乐+美食的潮流文化奇妙碰撞……通过“演艺+非遗”“节庆+民俗”的深度融合,历史文化不再是冰冷的陈列品,而是生动有趣、可参与、可互动的鲜活体验。
03
共生:“城市会客厅”,未竟的平衡之路
有了“宋韵闽风”的底色和“烟火莆田”的活力,一个“城市会客厅”的形态已然初显。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仅23年、24年两年街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465.6万人次,2025上半年接待游客405万人次。从入围“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到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再到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新闻直播间》等栏目的聚焦报道等都是对其探索成效的肯定。
但这并非终点。一个真正的“城市会客厅”,必须处理好主人与客人的关系,实现“主客共享”的良性循环。
眼下,街区在吸引外地旅游团队、文旅产品创新、业态丰富度及智慧化管理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和提升空间。
例如,如何让入驻的非遗项目从“静态展示”走向“市场化产品”?如何破解传统餐饮业态占比过高、新兴体验业态不足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街区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从“固风骨”到“织肌理”,再到“亮名片”,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城市更新实践。它探索着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重焕光彩,并在此过程中,不仅守护了一座城市的记忆与根脉,更描绘了一幅“宋韵闽风”与“烟火莆田”交织共融的美好画卷。这间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会客厅”,好戏刚开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