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国有旅游企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构建文旅产业“四梁八柱”
一、政策背景与战略目标
四川省作为文旅资源大省,2023年接待游客超8亿人次,但存在企业规模偏小、资源分散等问题。为破解“小散弱”困局,《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培育5家百亿资产旅游企业”的核心目标,旨在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标准引领三大路径,推动国有旅游企业从“资源持有者”向“全产业链运营商”转型。这一目标与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战略高度契合,标志着四川文旅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折。
二、做大旅游企业的四大核心策略
(一)资源整合:系统性重构产业格局
1. 行政划转与市场化并购双轮驱动
以四川景区发展集团成立为标志 ,通过整合省旅投、川航、能投等集团旗下涉旅资产,形成覆盖泸定桥、羊卓雍措等9个4A级景区的规模化运营主体。该集团拥有特许经营权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计划通过“1+N”企地合作模式,将分散在甘孜、阿坝等地的景区资源纳入统一管理,预计2027年资产规模突破150亿元。
典型案例:四川景区发展集团与雅安市合作开发龙苍沟景区,通过“门票分成+二次消费”模式,使景区年收入从0.8亿元提升至2.3亿元,带动周边民宿集群发展。
2. 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横向拓展
鼓励企业向“文旅+”领域延伸,例如蜀道集团依托交通基建优势,在318国道沿线布局自驾营地、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形成“交通引流—景区消费—文创衍生”的闭环。省旅投集团则通过收购四川宾馆、安逸酒店等品牌,构建“住宿+餐饮+文旅”生态,2024年文旅板块营收同比增长37%。
(二)模式创新: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钥匙
1. 企地合作的四川范式
创新“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专业团队运营”的三方协作机制。例如在大九寨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中,九寨沟县以景区特许经营权入股,省旅投集团负责投资开发,引入华侨城团队运营,实现“资源价值量化、收益长效分配”。该模式已复制至嘉陵江风景道建设,预计带动沿线文旅投资超200亿元。
2. 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
借鉴平潭将军山景区“国企控股+民企运营”经验 ,四川文旅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合资经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如成都文旅集团与融创合作开发西岭雪山,民营企业负责冰雪乐园运营,国企控股保障公共服务,项目年接待量从80万人次增至150万人次。省文旅厅数据显示,2024年国有文旅企业引入民间资本超50亿元,占总投资的42%。
(三)标准引领:从硬件比拼到软件制胜
1. 服务标准体系构建
- 住宿领域:制定“四川宾馆”标准,要求客房配备蜀绣床品、非遗茶具等文化元素;“安逸”度假酒店标准则强调生态环保,如南澳岛项目采用光伏供电、雨水回收系统,获评国家绿色旅游饭店。
- 新兴业态:在低空旅游领域,出台《四川省低空旅游安全运营规范》,明确飞行线路审批、应急救援等12项标准,推动自贡航空产业园低空旅游项目年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
2. 数字化赋能升级
打造“云游四川”智慧平台,整合全省300余家景区数据,实现“一码预约、智能导览、精准营销”。省旅投集团开发的“安逸生活”APP,接入景区门票、酒店预订、特色商品等服务,2024年交易额达18亿元,用户活跃度居西部同类平台首位。
(四)政策保障:构筑可持续发展生态
1. 财政金融组合拳
- 资金支持:设立50亿元文旅商贸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重点投向景区升级、文创开发等领域。2024年已对九寨沟景区灾后重建项目注资1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5亿元。
- 税收优惠: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旅科技公司,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预计每年为企业减负7亿元。
2. 人才引育与激励机制
实施“天府文旅英才计划”,与四川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2024年定向输送专业人才2300名。同时,允许国有旅游企业对职业经理人实行“基本年薪+绩效奖励+股权激励”,省旅投集团某子公司CEO因业绩突出,2024年获得价值500万元的限制性股票奖励。
三、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以“三九大”(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为核心,打造三大文旅走廊:
-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推进九寨沟、黄龙景区提质扩容,建设川主寺旅游小镇,预计2027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
-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整合三星堆、金沙遗址等资源,打造“古蜀文明探源之旅”,2025年推出沉浸式考古体验项目。
- 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串联稻城亚丁、四姑娘山等景区,建设高原星空观测站、藏文化体验馆,吸引高端客群。
(二)文旅融合示范工程
1. 交通赋能计划
推进川藏铁路(四川段)沿线文旅站点建设,在雅安、康定等地设旅游集散中心,配套藏式民宿、特色餐饮。预计2026年铁路通车后,沿线文旅收入将增长40%以上。
2. 非遗活化工程
建立“非遗工坊+景区+电商”模式,如泸州油纸伞工坊入驻蜀南竹海景区,通过现场制作展示和线上销售,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省文旅厅计划2027年前培育100个非遗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3. 康养旅游突破
依托青城山、峨眉山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理疗、森林疗愈等产品。都江堰市建设国际康养度假城,引入日本温泉管理团队,目标2027年康养产业规模达100亿元。
四、实施成效与未来展望
截至2025年8月,四川已有3家国有旅游企业资产超80亿元,省旅投集团、蜀道集团文旅板块分别以120亿元、95亿元位居前列。按照规划,到2027年:
- 企业能级:5家百亿级企业将覆盖景区运营、酒店连锁、文旅科技等细分领域,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的产业格局。
- 产业规模:全省文旅总收入突破1.5万亿元,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8%。
- 国际影响:九寨沟、三星堆等景区入选全球旅游目的地榜单,“安逸四川”品牌海外认知度达60%以上。
这一方案的深层价值,在于探索出一条以国企改革激活资源、以标准创新提升品质、以文旅融合引领转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随着广九高铁开通、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重大工程推进,四川正从“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经济强省”加速迈进,为全国中小城市文旅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四川方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