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中心现在人流量怎么样?好的,收到。”正在对讲机前有序指挥调度公交车辆的是五台山景区晋旅公司的杨超。调度室的窗外,一辆辆公交车载着游客往来穿梭。而在公交调度员杨超的素描本里,这些忙碌的景象都化作了温暖的风景——司机热情招呼、游客在站台张望、山间的雾漫过车窗……他的笔尖,让钢筋铁骨的公交系统有了心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站台,杨超的调度工作已开始运转。他快速观察站台上的游客数量,通过对讲机与沿线站点紧密配合——当上午的客流如潮水般涌向进山方向时,他迅速调度增援车辆,让黛螺顶的公交车及时分流,疏解山下的运输压力。午间,短暂的工作餐后,节奏悄然转变。下山游客渐多,他的对讲机里传来新的指令,车辆调度又如潮汐般反向流动。几分钟一班的“卡点”发车,让站台永远有车等候,既不空跑,也不滞留。
暮色渐沉,当最后一圈的提醒在司机耳边响起,杨超的工作仍在继续——电量检查、油量补充、车辆清点,夜班运力调配……直到站台最后一位游客登车,夜班司机接过接力棒,他手中的笔才终于从调度表移向素描本,将这一天的车流与人潮,凝成纸上的烟火人间。
谈及最开始画画的初衷时,杨超眼中透着兴奋。他回忆道,最初画的是几位一起工作的司机师傅的动态。每当司机把车停到他跟前,他就会用手机拍下照片,然后在下班后或工作之余照着照片画下来。因为同住一个宿舍,画完后他会立刻拿给司机们看,而大家也都非常支持,觉得身边出了个会画画的人,还称赞他画得很像。这让他备受鼓舞,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既然司机可以成为绘画对象,那么站台、游客排队候车的场景、调度员或志愿者帮助乘客的场景也都可以入画。随着想法的不断涌现,杨超开始考虑绘制景区路线图,或是描摹8路、10路公交车的外形,以此来帮助游客正确乘车。
今年33岁的杨超,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曾在家乡孝义市从事一线美术教学工作,2024年3月来到五台山景区担任晋旅公司公交调度员。工作之余,画画成为他与这座山对话的特殊方式,他用画笔持续记录着五台山的四季流转。“这里一年四季景色都不同,”他描述道,“春天是山的本色,夏天是绿色,秋天是丰收的颜色,冬天又是水墨画一样。清晨云雾缭绕时,黛螺顶在我眼中就不再是单纯的山峰,而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卷。可能在我们画画的人眼中,一步一景,艺术来源于生活嘛。”
晋旅公司综合办副主任张鹏程在谈及杨超时表示,他们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这位同志具有绘画天赋的。杨超能够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下公司司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场景,作品形象逼真。公司也积极鼓励他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更好地宣传景区特色,让更多游客能够通过他的画作感受到五台山的独特魅力。
景区的湖光山色、古寺的飞檐斗拱、司机与乘客间的温情瞬间......这些平凡而动人的日常,都化作杨超笔下的艺术灵感,将他的生活同五台山紧密串联起来。
晋旅公司黛螺顶调度负责人白建华介绍,杨超对绘画有着浓厚的个人爱好。他的创作对象并非特定人物,而是日常生活中吸引他的各种形象。每当发现值得记录的素材,他就会立即将其画下来。白建华提到,杨超曾表示要将工作中的美好事物和形象用画笔记录下来作为留念。晋旅公司9路公交车司机包玉珍在接受采访时则笑着表示:“我很欣赏他的画,画的那个大白塔和那个人像,画的挺好的。”
一座山,一群人,一件事。在五台山,志愿者穿梭解疑,导游员生动讲解,清洁工拂扫落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让这座大山生机盎然。而晋旅公司的公交司机和调度员们,则在山路与站点间默默护航,确保每一段旅程平安顺畅。爱画画的杨超,正是这群人的缩影——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守护着五台山的烟火人间,也书写着自己的热爱。
“当你和游客交流的时候,你觉得是很小的一件事,帮他找到物品或者扶着他上了一下车,但看到他们给你一个微笑或者一个表扬的时候,感觉到心里非常开心。这份工作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年来,累并快乐着!”杨超对着镜头开心地说道。
责任编辑:杨斌
来源于:五台山风景区管委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