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北方城市都在暗暗较劲,谁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跑出加速度,谁就可能成为东北甚至整个北方的“新门面”。最近两年,讨论声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不是沈阳、不是哈尔滨,而是长春。有人说,长春的势头已经盖过大连,用不了多久就要坐上东北头把交椅。到底长春凭什么?
长春这座城市最早因铁路而兴,后来成了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所以老一辈人听到“长春”会立刻想到一汽和长影。市区里保留了不少伪满洲国时期的建筑,也有宽阔笔直的街道和连片绿荫,城市风貌既有点历史感,又显得规整干净。从地图上看,它正好卡在东北平原的腹地,东西方向连接吉林与内蒙古,南北方向沟通哈尔滨与沈阳,天然就是东北地理上的“十字路口”。铁路干线在这儿交汇,想去俄罗斯、蒙古、朝鲜方向都有现成的通道。国务院最新一轮城市定位把它明确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虽然没有像沈阳那样拿到“东北亚国际化”字样,但“重要”二字已经说明它在国家战略里有一席之地。
一汽集团总部就扎在市区西南角,红旗、大众、丰田、马自达多条整车产线并排跑,周围几百家配套厂像齿轮一样咬合。除了汽车,光电子、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也陆续长成新支柱。走在高新区里,能看到一排排光电企业的小楼,也能看到疫苗、基因工程实验室的玻璃幕墙。市区东南角还有个专门的轨道交通装备园,地铁、城轨、高铁车厢就在这里下线。产业多元的好处是抗风险能力强,东边不亮西边亮,经济韧性比单靠石化或单做外贸来得稳。
长春的“米”字形高铁网已经把沈阳、哈尔滨、珲春、通辽、白城全部串起来,到北京最快一趟车四个多小时。龙嘉机场跑道够长,国际航线可以直飞日韩、俄罗斯,国内航线覆盖所有省会。市区里两条地铁已经成网,第三条正在铺轨,从机场坐高铁二十分钟就能到市中心,换乘地铁去红旗街、桂林路商圈都很方便。物流上,中欧班列长春—满洲里—莫斯科这条线跑得最勤,汽车配件、电子产品、防疫疫苗从这里装箱,半个月就能出现在欧洲货场。
吉林大学六个校区散布在市区,学科全、规模大,被很多人称作“东北小北大”。东北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里全国排得上号,输送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遍布全国。除此之外,长春理工大学的光学、长春工业大学的化工、吉林农业大学的农学、吉林财经大学的金融,都各有拳头专业。学生多、老师多,直接带来两个好处:一是科技企业招人方便,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二是城市夜生活热闹,桂林路、这有山、栖乐荟这些地方晚上十一点还灯火通明。
旅游这件事上长春属于“本来挺好,但宣传声量被哈尔滨盖住了”。市区里,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长影世纪城连在一起,可以串成一条“近代史加电影史”的步行线路。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离市中心二十分钟车程,夏天划船、冬天滑雪,一年四季都有玩法。再往南走,有双阳吊水壶溶洞、莲花山滑雪场;往北走,有农安辽塔、德惠松花江渔村。因为地处东北地理中心,长春经常被自驾游当成中转站:上午逛完长春,下午开车两小时就能到吉林市看雾凇,或者去延边吃冷面、泡温泉。
再把镜头切到大连。大连是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城市,三面环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在东北独树一帜。历史上,它先后成为俄、日租借地,留下大量欧式、和风老建筑,也留下深水良港的天然禀赋。国务院给它的定位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中“海洋”两个字点出了它和长春最大的差异:长春的优势在陆路枢纽和重工制造,大连的优势在港口贸易和海洋经济。
港口是大连的立身之本。大连港集装箱航线覆盖全球主要港口,原油、矿石、粮食、汽车滚装四条专业码头都能停靠三十万吨级巨轮。依托港口,石化、造船、海洋工程、冷链物流形成完整链条。走在长兴岛、大孤山半岛,能看到巨型炼化罐、龙门吊、半潜式钻井平台并排矗立,场面壮观。最近几年,大连又把目光投向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往“蓝色经济”深处继续挖潜。
哈大高铁、丹大高铁在市区交汇,最快两个半小时到沈阳,四十分钟到丹东。周水子机场国际航线比长春还密,除了日韩俄,还有直飞东南亚、欧洲的货运包机。地铁已经开通五条线,金普新区、旅顺口、西安路商业区都能覆盖。跨海交通也在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一旦建成,烟台到大连开车只需一小时,东北和华东的物流距离将大幅缩短。
大连理工大学的工科实力全国前列,船舶、化工、力学、管理都是王牌;东北财经大学在财经圈里有“小清华”之称;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直属,航海、轮机、海商法专业几乎垄断行业人才;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又补足了医学、外语、师范类短板。因为靠海,学校实习资源得天独厚,海大学生可以直接上船练手,医学生可以去日本、韩国交流。
旅游是大连最容易被想起的标签。市中心的俄罗斯风情街、中山广场老建筑群、南山日本风情街适合拍照打卡;星海广场、东港音乐喷泉、滨海路木栈道适合看海发呆;旅顺口有军港、炮台、潜艇博物馆,能补近代史课;金石滩发现王国、老虎滩极地馆适合带孩子放电。每年七、八月份,国内海滨城市普遍高温,大连二十多度的海风一吹,避暑游客从东北三省、京津冀、长三角蜂拥而至,机票和酒店价格直线上升。
把两个城市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它们各有王牌:长春强在陆路枢纽、重工制造、科研教育,腹地广阔,产业多元;大连强在港口贸易、海洋经济、气候宜居,外向度高,国际范儿足。未来谁能成为“北方新的领头羊”,既取决于自身节奏,也取决于外部环境。
长春的确具备成为“黑马”的全部要素——地理中心、产业多元、科研教育厚实、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大连也没有掉队,港口、海洋经济、国际交往功能依旧强悍。与其问谁能“取代”谁,不如说东北需要两个领头羊:一个面向大海,一个深耕腹地,用铁路和港口把欧亚大陆桥的陆海通道彻底打通。到那一天,长春和大连就不再是谁替代谁,而是并肩站在北方经济的最前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