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喝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Citywalk也是时候提上行程了
在泉州中山路,每走三步就有一个视觉彩蛋。这条骑楼长廊不仅是露天的闽南美学实验室,更在古城保护工程的匠心守护中焕发新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统筹下,市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协调推进,泉州文旅集团权属泉州古城公司作为主力军,以“一保建筑、二保风貌、三保功能”为原则,让中山路及街巷立面的百年肌理,在传统技艺中延续呼吸。
剪瓷雕
开了一场"碎瓷花展"
剪瓷雕,属瓷片拼贴的一种,原材料比较广泛,包含碗碟、玻璃、瓷片、镜片、甚至是贝壳。闽南匠人发挥“变废为宝”的精神,使用粗钳、铁剪、木锤、砂轮等工具将其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一的细小瓷片,再进行贴雕,装饰于建筑物上,让其焕发新生。
在工艺上,剪瓷雕大约分为四种:平雕、立体雕、叠雕、半浮雕,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半浮雕用于墙面为其添色增彩,叠雕多是屋顶的走兽飞禽与花卉树木,立体雕难度最大多用于古装戏曲人物。
中山南路段的剪瓷雕有不少花卉图案,嫣红碎瓷做花瓣,青色残片当枝叶,阳光一照,整朵花会发光。
灰塑
转角遇见"祈福联盟"
灰塑,以石灰、稻草、红糖、糯米浆等为原料,无需烧制,拌成泥便可现场施工。灰塑的题材广泛,有民间故事、戏剧人物、风景名胜、花鸟、吉祥物及书法等为题材。
闽南灰塑造型手法以浮雕和半浮雕的形式进行表现,作品立体感强,造型层次丰富,其造型手法简洁,线条粗劲,色彩丰富,体现浓厚的闽南民间装饰风格。
灰塑的设计构思不同于彩塑设计,因其装饰于建筑上,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和作品的关联性,同时还要考虑作品仰视透视关系与建筑结构的特点。
衔福镇宅的神兽,自由游动的鱼儿,整条街的生灵都在承转着闽南人的千愿万福。
窗艺
随机开启“色彩盲盒”
骑楼上层的外立面以窗为核心,包含了窗套、窗芯两部部分,窗套又包含窗楣、窗柱、窗台三部分;而窗芯为窗洞的填充部分,款式上以玻璃窗、百叶窗为主。
中山路的骑楼窗样式少有单独式的窗,都是以两到三个窗体组成的分离式,再由精美柱体隔开。两个或者三个一组的同款窗体相互交错,在这不长的中山路在视觉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韵律感。
除了方形的常规窗,中山路骑楼外墙面还有不少融合了异域风格的异型窗拱,配上各样的窗柱和出格的色彩,为街道增添了不少趣味。
火焰窗削烈日,弧窗兜晚霞,三联窗把街景裁成连环画。当整条街被砖红和水刷石白统治,总有几扇“叛逆”的蓝窗和黄纹跳出来,把闽南的天空偷来贴在墙上。
让碎瓷在屋顶重生为春,叫灰泥在转角凝固住祈愿,把生活的风霜雨雪全调成窗边跳脱的蓝。这是闽南人坚韧的浪漫,也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古城保护发展的理念。
快来中山路,开启你秋天的第一场Citywalk吧!
来源:闽声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