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游飞 陈丽霏
“三星堆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从1997年开馆后的70万人次,到新一轮考古发掘后的130余万人次,再到新馆建成后超过600万人次,增长了近9倍。”8月19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上,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怡亮出这组数据切片,展现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德阳速度”。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德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扛起省委赋予的重大使命、把握发展机遇,德阳底气何在?思路何在?
孝泉镇举办“城隍出巡”活动。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看底气:
背倚成都,拥有世界级IP和两大旅游环线
“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10个字概括了德阳区域文旅品牌。
三星堆作为德阳最具辨识度和国际认可度的文化印记,新一轮考古发掘持续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2023年7月以来,三星堆先后在秘鲁、希腊、美国、埃及、法国等地,举办参与了14场海外展览,一件件“出差”的文物,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追捧。2024年,三星堆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3亿元,文创产品收入超2亿元。
“看了展览以后想到三星堆遗址亲眼一睹,是很多人最热切的期盼。同时,国际旅游城市要有核心竞争力,三星堆无疑是最具有独特性且不可替代的抓手。”黄怡介绍道。
而“安逸”两字则承载着自然、文化、民俗三层纬度。“德阳自古便是备受眷顾之地。”黄怡细数家珍,“老天爷赐予了德阳龙门山脉、龙泉山脉等自然资源,老祖宗留下了德阳文庙、德孝城等文化瑰宝,老百姓创造了绵竹年画、仓山大乐等民俗生活。”
龙门之巅一号公路。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丰富的资源给予了“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的更多可能性。当前,德阳正加快打造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天府冰雪小镇、云溪谷漂流、文博半山等串联成线的避暑休闲目的地。“文旅+工业”方面,德阳正推进建设科普基地和智造园区,构建以工业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工业旅游链。“文旅+农业”方面,德阳正提质升级以红豆村、南山村为代表的77个文旅名村,打造“一村一主题”的乡村文旅矩阵,满足多元游客需求。
区位优势的作用也在显现。“成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也为德阳提供了链接全国、拥抱世界的绝好先机。”黄怡表示,德阳是距成都最近的地级市,坐拥大龙门山、大龙泉山旅游环线,依托都市圈内最佳通勤,既能满足成都都市圈2500万“圈里友邻”的近郊体验,也能契合各地来客的观光愿景。
中江挂面村挂面场景。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理思路:
以三星堆为引擎,不断创新“文化+场景”模式
坐拥三星堆这一世界级IP,德阳如何利用其影响力辐射全域?答案是:打好“文化+旅游+百业”融合牌,以项目为抓手、场景为纽带、服务为保障,将“网上热度”转化为“线下流量”和“游客时长”。
“我们要让场景更新颖,把游客吸引过来。”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表示,德阳将以三星堆为核心,创新“文化+场景”模式,重点打造“三星堆一古蜀文明线”“熊猫专列——工业遗产线”等跨境精品线路,串联金沙遗址、庞统祠等文化地标,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遗产走廊。同时,通过“三星堆+”模式,与剑南春、绵竹年画等优势资源深度合作,实现品牌联动发展。
三星堆博物馆展品。唐茜 摄
活动赋能是引爆点火的加速器。德阳将推进三星堆IP冠名重大节会、重大赛事、重大展会,办好三星堆国际面具文化周、堆堆消费节等特色活动。推动“三星堆+区域品牌”,支持三星堆与剑南春、绵竹年画等优势资源合作,实现强强联手、共赢发展。
依托三星堆的全球影响力,德阳的营销触角正积极伸向世界。“我们将借力三星堆全球巡展、国际友城(如韩国江陵)推介会,定向吸引免签国客源,并联合头部旅游平台推出多语种定制线路,覆盖全球主要客源地,让国际游客无忧畅游德阳 。”何学军介绍。
“我们正主动融入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总投资千亿元的百个重点文旅项目,将世界级资源转化成世界级体验。”黄怡表示,德阳正强化城市文化的国际表达,开展文化基因解码行动,规划建设一个个“德阳之窗”,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地标、文化地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