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启新程
广东,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活力热土,是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主要阵地、工农运动的兴起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如何讲好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让伟大抗战精神薪火相传?“粤游粤红”广东红色旅游季以鲜活的探索实践给出了答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2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和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将在东莞市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启动。
作为广东红色文旅品牌,“粤游粤红”自2023年创办以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各地市人民政府,充分整合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及各类纪念设施等资源,策划推出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旅主题活动,将革命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创新性地转化为文旅产品,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本届“粤游粤红”广东红色旅游季,立足广东,辐射港澳地区,不仅成立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还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开展红色研学及游径体验游等活动,首发《克尔日记·东江纵队营救援华美军飞行员克尔中尉脱险纪实》简体版,持续深化“粤游粤红”文旅品牌内涵,为广东建设旅游强省注入一股强劲的“红色动能”。
东莞启幕,彰显这片红色沃土在华南敌后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广东将“粤游粤红”广东红色旅游季定在东莞这片流淌着红色血脉、承载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启幕,内含深意。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莞组建了广东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为后来威震南粤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重要前身;创建了华南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作为东江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被曾生司令员誉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
直至今日,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仍保留了当年抗日游击队在军事斗争、后勤保障、文化建设以及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信息,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组建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构建华南抗战历史叙事体系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救国难,谱写雄壮史诗。华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等抗日武装(统称“华南抗日游击队”),成为坚持华南抗战的中坚力量。到抗战胜利前夕,华南抗日游击队发展壮大到2.8万余人,建立了面积达9.7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000余万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为赢得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4月,朱德在党的七大上作题为《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其中将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作为华南抗战的重要战场,广东留存的大量抗战革命遗址,静静地诉说着华南抗日游击队敌后抗战、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等峥嵘往事。这些遗址见证了不同群体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与贡献,是承载红色记忆的宝贵文化遗产。为讲好广东抗战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同意并作为指导单位,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牵头,会同全省14家单位,共同倡议发起成立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并在“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上正式宣布成立,为联盟成员单位代表授牌。
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广东正式构建起华南抗战历史的“记忆共同体”,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事业迈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在8月21日召开的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第一次座谈会上,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签署《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合作意向书》,将以“守护共同历史记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为基本宗旨,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目的,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华南抗战历史研究的水平及成果转化,推广华南抗战历史教育,提升公众对华南抗战历史的认知,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功能。
追随“东江纵队”热血足迹,串联湾区革命文物
粤港澳三地山水相连、人文同源,在革命历史长河中休戚与共,共同孕育了深厚的红色基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发源于现东莞、惠州、深圳等地区,转战于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辗转粤北山区、挺进韩江流域,在远离党中央、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在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支援下,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以“东江纵队”为纽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国家文物局打造文物主题游径、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的工作要求,联合港澳相关部门,以及广州、东莞、惠州、深圳、韶关、河源、梅州、汕尾8个地市,整合串联粤港澳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旧址、遗址45处,将在“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上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将散落的东江纵队史迹串联成完整的历史链条,为解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湾区视角。
以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为抓手之一,粤港澳三地携手活化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融入大湾区文物共建格局,强化了革命文物、抗战遗址及抗战类博物馆等点位的资源联动,促进深度协作交流,让革命文物在三地绽放时代光芒,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湾区落地生根,彰显新时代传承红色血脉、民族复兴使命的湾区担当。
《克尔日记》简体版在莞首发,重温东纵携手盟军投身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东江纵队的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毗邻港澳,东江纵队在抗战期间,发挥统战优势,团结民主党派人士、爱国的华人华侨以及抗日盟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被称赞是“一支对同盟国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事业有卓著功勋的队伍”。营救美国援华航空队飞行员克尔中尉,正是东江纵队与盟军合作抗日的生动缩影。
由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出版的《克尔日记·东江纵队营救援华美军飞行员克尔中尉脱险纪实》,记载了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中尉唐纳德·W·克尔在1944年2月11日执行轰炸香港启德机场任务时被日军击落、后获港九大队营救的历史,从美国军人的角度观察整个救助过程及游击队的工作,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克尔中尉次子戴维·克尔将专程到东莞参加启动仪式,现场追忆父辈抗战往事,分享出版《克尔日记》的目的及意义。戴维·克尔先生说,“铭记历史至关重要,这本日记将让人们记住:为了帮助一名美国士兵抗击共同的敌人,村民和东江纵队的战士们曾采取伟大的行动,并承担了巨大的风险。”除了营救克尔中尉,东江纵队还营救了不少盟国飞行员及国际友人,以严密的情报系统,在配合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
启动仪式现场还将举办赠书仪式,向相关纪念馆、图书馆、教育界代表赠送《克尔日记》,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记忆走进纪念馆、图书馆和学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
致敬东纵英雄,在传承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东纵丰碑,英雄铸就。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共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约3500人,有2500余人英勇牺牲。启动仪式将邀请年逾百岁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老战士黎洪出席,向以黎洪老先生为代表的东纵战士致敬。
今年7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烽火砺肝胆 杀敌无所惧》为题对黎洪进行了报道。1942年,不到18岁的他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开始了不平凡的抗战生涯。8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文化名人大营救”,黎洪便是参与者之一。在该报道的末尾,黎洪说,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是他的心愿,“年轻人要永远跟党走,努力工作,贡献力量,让国家和社会变得越来越好。”
启动仪式还邀请了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出席并致辞。在受邀时,他说,大岭山是东江纵队的摇篮,“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这里启动,是对红色历史记忆的唤醒,是大家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是东纵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承;衷心希望借着红色旅游的东风,让更多人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传承弘扬革命精神。
打造红色研学品牌,让革命精神在沉浸体验中代代相传
时至今日,“东纵”不只是红色记忆,更是为人熟知的研学品牌。2006年,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推出东纵红色研学品牌活动,分为以本地小学生为对象的“东纵小战士”和以港澳小学生为对象的“港九小英雄”两个子品牌,至今已举办112期,1.1万多名青少年从这所“小军校”光荣毕业。小战士们在活动中通过内务评比、军训操课、军体拳术、安营扎寨等项目,在革命文物和纪念馆中全面了解东纵历史、感受革命精神、体验行军生活,传承东纵精神、培育青少年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启动仪式上,新一批“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代表将在东纵老战士、东纵后人等现场嘉宾的注视下,昂扬出发,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开启半军事化的“军营”体验之旅,让红色基因在时代脉搏中“传下去”、在沉浸体验中“活起来”。
启动仪式还将发布3条广东抗战史迹研学线路: “绝密使命”——东江地区抗战风云录、 “飞跃山海”——台山华侨救国行动、 “笔底烽火”——文化抗战。其中, “绝密使命”线路,以东江地区抗战风云为背景,结合东江纵队的抗战史实及重大事件,学员化身游击队员,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出发,完成五个“绝密使命任务”,回顾跌宕起伏的“秘密大营救”及东江抗战风云故事。
“粤游粤红”,让红色基因在行走中生长
红色旅游,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观光游览。它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处处革命旧址前,真切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它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红色基因融入我们的血脉,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启动仪式后,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主题游径体验游的百名粤港澳旅游业界代表、游客代表将行走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感悟东纵精神。
80年来,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和平发展的今天,红色精神始终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将持续至11月底,全省各地还将推出百余项活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优选50项重点推介,涵盖各类主题展览、展演、旅游和研学活动,让宝贵的精神财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体验中汲取力量。
(本版文图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大王岭村)全貌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罗家大屋)
东纵红色研学品牌活动——“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
广东省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联盟(15家成员单位)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深圳市大鹏新区博物馆、深圳市龙华区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东湖旅店——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惠城接送站旧址、叶挺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台山市博物馆、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高州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
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主题游径(共45处)
一、广州市(5处)
东纵精神传承广场
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
油麻山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东江纵队活动据点(华峰寺)
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二、东莞市(9处)
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百花洞战斗遗址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大片尾游击队税站旧址
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龙见田)旧址
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大队部旧址(云和莫公祠)
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部旧址(悦南熊公祠)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
三、惠州市(8处)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惠城接送站旧址(东湖旅店)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惠阳接送站旧址(榴兆楼)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
三棵松保卫战遗址
路东行政委员会驻地旧址(会新楼)
惠阳县委和东江特委驻地及交通联络点旧址(会龙楼)
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
四、深圳市(7处)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鸿安酒店)
深圳市龙华区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含曾生故居、前进报社旧址)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大鹏所城抗战遗址群
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
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
五、韶关市(3处)
《东江纵队在新丰》红色展厅
塔子坳伏击战旧址
中共新丰县抗日游击大队旧址
六、河源市(3处)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
中共东江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
中共东江后方特委文秀塘会议旧址
七、梅州市(2处)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梅县接送站旧址(作庐)
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交通站旧址(乔琳公祠)
八、汕尾市(1处)
东江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队部旧址
九、香港特别行政区(6处)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罗家大屋)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
文化名人大营救中转站之一——适庐
港九大队成立旧址(黄毛应村玫瑰小堂)
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十、澳门特别行政区(1处)
镜湖历史纪念馆
广东抗战史迹研学主题线路
一、“绝密使命”——东江地区抗战风云录: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东湖旅店(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惠城接送站旧址)
二、“飞跃山海”——台山华侨救国行动:广海卫城—台山银信博物馆—黄毓全烈士纪念碑—飞虎队纪念亭—江门市博物馆
三、“笔底烽火”——文化抗战:越秀山—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中山大学旧址(广州鲁迅纪念馆)—报馆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