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也是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末期,初称泗洲院。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代至正年被毁,明洪武十八年(1385 年)僧觉光重建,改名为普照寺(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改称为 “南普陀寺”。民国初年,南普陀寺建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沿着中轴线,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天王殿又称弥勒殿,进入后迎面可见慈眉笑眼、袒胸露脐的弥勒菩萨;大雄宝殿是核心殿堂,供奉着西方三圣;大悲殿为标志性建筑,内奉一尊工艺精绝的木雕千手观音;藏经阁珍藏了众多佛教文物。
寺庙依山而建,格局小巧,多用石材,屋檐为闽南风格的弧状飞檐翘角,绚丽多彩。建造遵循唐代皇家殿堂的规模以及整体布局,佛殿采用歇山式重檐翘角的皇家宫殿模式。








登山过程中可欣赏多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山上植被茂盛,空气清新,登顶过程中可以欣赏到厦门的城市森林景观。到达山顶后,视野开阔,可将厦门市区的美景尽收眼底,还能远眺鹭岛、鼓浪屿的秀美风光,欣赏到壮观的山海城全景。


拾级而上,一路途经清光绪年间振慧和尚所书 “大佛字” 以及普照寺、广浩和尚塔、兜率陀院研究院、太虚亭、太虚塔、抚云岩、松涛亭等处,最终到达 “五老凌霄” 服务区。

版权所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