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 这是一场“奢华”的旅行,3天深入草原徒步66公里,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天气的阴晴多变。这66公里的草原徒步是我们的双脚留在地图上的轨迹,更是在心灵留下的印记,是我们用脚步写给草原的情书。
● 回来后看到俞敏洪老师正分享他的内蒙古之旅,他说:“只要你走在路上,生命就会丰富起来。因为你会遇到各种惊喜。我们和千山万水相遇,和历史文化相遇,和我们自己相遇!我们一路奔波,只为了能够多看一眼、多感受一点,多分享一些。”
■ 刁雪萍 文/摄
7月,内蒙古乌拉盖草原,晚上八点夕阳才落下,清晨四点天边已现霞光。这是观赏草原风光的最好时节,由锡林郭勒盟政府支持、当地文旅局主办的第十二届草原徒步溯源之旅于7月7日至9日拉开帷幕。
7月6日上午,我们重庆6位徒步爱好者在领队小马的带领下,穿越千里降落于霍林郭勒机场,由地接小四带领,奔赴与草原的浪漫之约。来自北京、唐山、武汉、广州、银川、重庆等地约150名徒步爱好者汇聚乌拉盖河畔。
边走边唱草原牧歌,草原露营初体验
7月7日上午八点, 简朴热烈的开幕式上,礼花绽放,为期3天的草原溯源征程正式开始。当我们进入草原腹地,看见成群牛羊骏马散落在草原上,或低头啃食或扬蹄奔跑,走惯了重庆山城坡坡坎坎的我们,脚踩平整松软的青草很是兴奋,不时有奔跑起来的冲动。此时天空湛蓝,白云悠然,戴墨镜的我们抬头目睹太阳光晕奇观,小朋友们惊呼:“日晕!日晕!”
我们徒步小分队也是流动的风景。队伍休整时,8岁图图小朋友和妈妈成了“昆虫学家”,小男孩发现蜗牛,妈妈用微距镜头记录昆虫的动向,用有放大镜功能的玻璃球夹轻轻捕捉,与儿子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领队小马很关照首次挑战长距离徒步的图图,图图妈总是和我走在前方,有意与孩子拉开视线能及的距离。她说:“我不在身边,他会更主动,体会到坚持之后的满足感。”而第一天图图也在小马叔叔地鼓励下,从上午依赖保障车到下午独立走完大半路程,进步不小。
这一天我们收获了太多的草原美景。万马奔腾的场景令人血脉偾张,马群如洪流般朝我们奔涌,临近时转向与人群平行而过,蹄声如雷;偶尔,旱獭从洞穴探出脑袋,被摄影师捕捉下憨态可掬的瞬间;经过牧民经营的牧场,牛羊马匹悠然踱步,牧羊人席草而坐,好一幅草原牧歌图景。最令人惊叹的是草原上的大型农场,燕麦、油菜、玉米等作物整齐铺展,有的青翠,有的青黄。田垄间的线条烙印着现代化农业机械耕作痕迹,展示着人类与自然共依共存的和谐。
傍晚,后勤保障队早已为我们扎好了露营帐篷,依偎在帐前的草地上,看着天际边霞光喷薄,我用延时摄影捕捉下彩云追月的壮美。
重庆小分队与北京姑娘们共享一个天幕,大家围坐羊肉汤锅旁,一个北京姑娘打趣道:“这待遇除了不能沐浴,吃的,看的,简直超星级。”此刻,旷野的风带着花的芬芳与炭烤架上的羊肉串的鲜香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草原上空飘荡。
夜幕降临,躺在舒适的帐篷里,我掀开帐篷帘可以看见野花摇曳、草浪翻滚……
草原露营的初体验,在凌晨的微雨中被我赋予了诗意的表达:四点,风的指尖开始叩门,雨点把睡意编成透明的珠帘。帐篷泛着朦胧的微光,像未醒的月亮。五点,雨仍缝着天空,我像蜷缩在温暖中的茧。水滴在尼龙布上练习倒立,而帐篷始终保持着一种倔强的弧度。整理衣物的窸窣声里,突然混进鸟鸣的碎音——拉链咬开世界的刹那,一枝缀满水晶的花苞,正把整个清晨,含在欲绽的唇间。
草原彩虹如凯旋门,迎接被风雨洗礼的跋涉者
7月8日清晨用完早餐,八点启程时天气乌云密布,劲风呼啸着掠过广袤原野,掀起衣襟猎猎作响,竟如生出羽翼般,让人错觉在与风共舞。草原上的小鸟在疾风中展现出别样的飞翔姿态,它们紧贴草尖,逆风而翔,虽仅离地数米,盘旋起落竟有几分鹰击长空的神韵。总领队大贺解释道:“这是聪明的鸟儿在借风势起飞!”他的声音穿透风声,带着草原生存的智慧。
挑战接踵而至。一段必经之路被雨水冲刷成积水区,部分徒友挽起裤腿,试探着踏入冰凉的水中艰难跋涉。随队保障的皮卡车发挥强大的作用,往返数次,将大队人马安全运送过“险滩”。
行进途中回首西望,云雨扑面而来、笼罩四野。雨衣虽能护上身,但双脚在草地中跋涉不久,雨水便从鞋背灌入,鞋子“咕叽咕叽”作响,双脚如泡在冰水中令人瑟瑟发抖。
当身体疲惫到极点时,大自然给出最美的犒赏。当雨势渐歇,东北天空出现巨大的彩虹,七彩拱桥连接大地与云层,壮丽无比。我仰望奇观,听着身边领队大贺赞叹道:“风雨兼程这么久,大自然终于开眼了!”这彩虹如凯旋门,迎接被风雨洗礼的跋涉者们!
经过9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乌兰哈达度假村蒙古包营地时,我脱下湿透的鞋袜,双脚泡得发白起皱。匆匆洗漱,用热水松弛肌肉,彻底放松身体。
躺在蒙古包里舒适洁净的大床上,我用手机通过二维码进入活动相册,翻看这一天摄影师们的大作,寻找自己的身影,下载保存,再挑选几张发朋友圈。
回顾一天的行程,经验丰富的领队全程指引,补给车、摄影车与安全警车有序随行,全方位护航,妥妥的安全感!这一切完美诠释了“探秘天边草原,寻找梦中之境”的主题,我沉浸在满足与感动中,进入酣甜的梦乡。
3天、66公里徒步,我们给草原写了一封情书
经历前两日超长距离的考验,7月9日出发前,领队强调:“今天目的地是白桦林,爬升路段较多,强度不小,而很多地方保障车不能到达。建议理性评估自己,量力而行,感觉自己体力不支的可以直接乘坐大巴前往景区终点,悠闲赏景同样是美好的选择。”然而,纵使烈日当空,依然有不少人目光坚定,选择用双脚完成最后的征程。
我是第一次走进白桦林,白色树干密集笔直如仪仗队,树皮剥落处肌理细腻,触摸清凉细滑。树林滤去阳光、阻挡长风,林下清凉静谧。我这个在山城密林中长大的人,对同伴道:“在草原找树是乐趣,回家怕是要找草寻另一种乐趣了。”
步出白桦林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广袤草原被山峦勾勒出起伏曲线,如凝固的绿浪。白云流动,在绿毯上投下阴影。光影交错中,草原明暗层次丰富、绿调变幻,从嫩绿到深碧交织融合。习惯了都市高楼大厦、被电子屏幕禁锢的双眼,此刻贪婪地吮吸着绿意、收藏着清凉。
站在高地,领队大贺手臂一挥,指向地平线的白色建筑群喊道:“看!那是终点!坚持完3天66公里,最后5公里,胜利在望!那里有彩线迎接勇士!”
欢呼声顿时点燃了我们冲刺的激情。冲下草坡时,我和小马凭借山城成长赋予的地利优势,如履平地,从队尾超了近三分之二的同伴,又发挥越野跑特长冲到了队前。队伍中还有一个来自武汉叫泉毅的9岁小男孩令人惊叹,他把妈妈甩在后面,一直遥遥领先。但途经牧民居住区时,经验丰富的大贺脸色一变,拦住了在我前方200米的他。他解释道:“牧区犬只要见到奔跑的目标,尤其小孩,就会扑上去咬人!”
当象征终点的白色建筑群逐渐清晰,承载荣光的彩线在望,3天积蓄的力量与情感在最后的5公里化为脚下尘土与草屑。终点线上,工作人员笑脸、同伴掌声欢呼,融化了66公里的疲惫。
这是一场“奢华”的旅行,3天深入草原徒步66公里,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天气的阴晴多变。这66公里的草原徒步是我们的双脚留在地图上的轨迹,更是在心灵留下的印记,是我们用脚步写给草原的情书。
当霍林郭勒机场飞机再次飞起,从机窗俯视大地,我已悄然将大草原的壮美风景收入囊中。回来后看到俞敏洪老师正分享他的内蒙古之旅,他说:“只要你走在路上,生命就会丰富起来。因为你会遇到各种惊喜。我们和千山万水相遇,和历史文化相遇,和我们自己相遇!我们一路奔波,只为了能够多看一眼、多感受一点,多分享一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