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山西大同曾因能源开采常年被灰霾笼罩,一度在全国空气质量排名中连年登上倒数榜单。而如今,大同的空气质量不仅进入了正数排行榜,而且“大同蓝”还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大同蓝”映衬古城构成苍劲画卷 这个暑期,大同古城专门推出了低空游旅游项目。不仅在地面上可以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还可以通过乘坐直升机飞到天空上,看看“大同蓝”这张名片到底有多蓝。
在空中,可以看到大同古城的天空非常蓝,下面的古建筑非常规整。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同曾长期承受着煤炭、电力等产业的生态压力。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粉尘排放,煤炭燃烧发电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导致“煤烟滚滚”成为许多人对这里的固有印象。2003年至2005年的中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中,大同连年位于空气质量最差10个城市中的第三名,这也让大同市政府痛定思痛,开始多管齐下对空气污染展开治理。 优化产能 减少煤炭生产粉尘排放
首先,大同淘汰了落后产能,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升级。针对本地的煤炭企业,不合格、非法的小煤矿一律关停,留下的煤矿则不断进行整合、改造、技术升级。在一些大型煤矿,自动化采煤设备替代了人工开采,采煤机上安装喷雾装置,运输巷道设置净化水幕,多管齐下地减少粉尘逸散。露天煤堆也被改为封闭式管理,让煤尘不再漫天飞扬。 脱硫脱硝+除尘 综合治理发电厂排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国家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浓度较2012年下降10%以上的目标。2015年,中国的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缩紧,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由之前的每立方米200毫克降低到每立方米35毫克。
国家的顶层设计,让大同市政府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有了更多底气。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企业重新调整发展思路,拿出资金上马更先进的环保设施。燃煤电厂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全市范围内强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现烟气排放数据的实时传输。
通过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大同主要电厂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排放,严格控制在极低水平。其中,烟尘排放浓度甚至低于家中扫地扬起的灰尘浓度。
山西大同某电厂安全环保部主任助理张宏介绍,除尘设施就相当于给锅炉装了“大口罩”,可以把产生的粉尘99.9%以上都过滤掉。之后又陆续上了脱硫和脱硝设施,脱硫设施就相当于给烟气中二氧化硫“洗了个澡”,可以把它从二氧化硫转变为无害石膏,脱硝就可以把烟气中氮氧化物变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注重细节 减少煤运污染保护云冈石窟
2015年,中国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为了满足更高的环保标准,找回“大同蓝”,大同在细处做文章。投入大量资金对乡村平房进行集中供暖改造,兴建管网连接发电厂,同时关注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曾经,途经云冈石窟景区的运煤重卡密集、煤灰飞扬,不但让原本色彩鲜明的彩绘石窟蒙上了一层“黑色袈裟”,甚至还加速了文物风化,以至于“大同的环境脏乱差,云冈大佛披黑纱”这句话流传许久。为此,大同要求煤炭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辆,大幅降低煤尘污染。
云冈研究院文博助理馆员卢晓霞介绍,现在变化很大,首先是酸雨减少了,其次粉尘污染基本也看不到。现在石窟保护越来越好了,而且环境也越来越好,客流量也越来越多。
曾经位于云冈石窟附近的污染源之一——晋华宫矿山,已变身为矿山公园,成了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打卡点。 空气质量全国前列 成为重点旅游城市
置身其中,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曾经矿工的工作日常,也能体会这座城市从昔日的污染之源找回今日蓝天的坚定决心。昔日排名倒数的大同市,如今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长期稳居山西省首位。
赶走了烟尘漫天,古城得以焕新颜。没有了刺鼻的气味,千年文脉的气息扑面而来。2022年,大同与厦门、三亚、桂林等地,被国家列为25个重点旅游城市。这座千年古城用矿车停运和游客喧嚣的华丽转身,见证了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和谐相处。
从“灰霾笼罩”到“蓝天常驻”,大同的蜕变清晰可感。这里的每一片绿、每一朵云都在诉说着生态治理不仅能擦亮城市名片,还能够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