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议堂 || 田桃源/桃花源:淡季不淡有方案
原创 印象桃源
图/太极摄郎 文/田桃源
桃花源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隐逸文化和田园意境闻名于世。
然而,夏季游客量相对较少,一到暑假,刀砍斧齐,人眨眼就不见了,急得洞仙万老板们,像摸头不知脑的苍蝇,不知所措,这两天好像在搞什么“媒婆村”。
热天人气不旺,这是景区发展的短板与硬伤。
事实上,桃花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沅水蜿蜒、秦溪灵动、五柳湖澄澈、故渊湖幽深,这些,正是破解淡季难题的关键钥匙。
所以,田桃源一直主张通过以"水"为核心,构建沉浸式体验体系,桃花源完全可能实现"淡季不淡"的转变。
关键是决策者要有从"门票经济"到"亲水乐活"的转变思路。传统观念中,夏季炎热导致出游意愿下降。但换个视角看,夏季正是亲水玩水的最佳时节。
转变思路,就是将夏季劣势转化为优势,打造"中国最灵动的隐逸水世界"这一全新形象,推出"到桃花源,过清凉夏"的主题口号。
可不可以上沅江夜游项目,除了《桃花源记》山水演出,还可以开发晚间泛舟游览项目,浆声灯影里的沅水,浪漫得足以勾人魂魄,特别针对是文人骚客有效。
修建一条滨水休闲长廊,建设亲水步道、观景平台,设置茶座、咖啡店、书吧等休闲设施,形成凉爽的滨水休闲空间。
推出水上运动基地,引入皮划艇、SUP立式桨板等轻度水上运动,满足年轻人体验需求。桃源县冬泳协会和水上运动协会最期待与桃花源联手,国家体育总局也有可落地的项目。现成的,湖南省游泳训练中心在黄甲铺,引进过来。
开发秦溪溯溪项目,设计不同难度的亲水路线,配备专业向导和安全装备。开辟生态教育路径,沿溪设置水生生物观察点、水质监测体验站,打造自然教育课堂。
浅滩则开辟嬉水区,在安全区域开辟家庭亲子嬉水区,设置水秋千、踩水车、打水漂、钓黄鳝、摸鱼捉虾等互动设施。
常德有个清荷雅集,五柳湖可以搞个“湖畔雅集”,恢复古式流觞曲水雅事,举办夏日诗会、茶会、古琴会、太极拳展演、荷塘月色歌会等文化活动。
利用湖面打造水幕电影,讲述桃花源故事,增强夜间吸引力。五柳湖挨着桃川宫的,何不开发水上禅修、冥想课程,契合桃花源隐逸文化主题。湖畔设置高品质露营区,提供夏夜观星体验。原来搞在秦溪码头的,位置选得不当。
推出系列水主题产品,比如文化亲水产品:开发"寻找桃花源水密码"主题游线,将各水域与文化典故相结合。推出"水生态研学夏令营",吸引学生群体。设计"水畔冥想""湖边瑜伽"等康养项目。
重点打造夜间亲水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开发"水主题"特色餐饮,如荷花宴、沅江鲜鱼等。长沙小丁提出的“水岸超市”也可以尝试。
进一步加强水域周边植被覆盖,形成自然遮荫,像沙坪西溪野河滩,设置雾森系统,在关键区域人工降温。秦谷建设风雨连廊,提供遮阳避雨的游览通道。
将营业时间延长至夜间,重点打造亲水夜游项目,设计灯光艺术装置,提升夜间景观效果,开发水畔夜市、夜间文化表演等业态。这方面可以借鉴宣恩模式。
推出夏季特惠套餐和年卡制度,提高重游率,与线上平台合作,开展"夏日打卡桃花源"活动。与企业、学校合作,拓展团建和研学市场。
开发水主题文创产品:水滴形饰品、水纹工艺品等,田桃源设计的“双桨”纪念品蛮好,上刻“风雨同舟”“长风破浪”,有寓意。打造"桃花源水系列"特产,如水酿酒、水制食品等,引入高品质亲水度假业态:水上别墅、湖景民宿等。
最后提一下实施建议,第一期先重点打造秦溪嬉水区和五柳湖夜游项目,投资少、见效快; 第二期开发沅水风情带和故渊湖区,形成完整产品体系; 第三期完善配套设施和产业链延伸,提升综合效益。
桃花源景区应成立"亲水项目专项工作组",统筹资源规划、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旅游之魂。桃花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系统规划和创意开发,将夏季劣势转化为独特优势。
通过构建多维亲水体验体系,桃花源不仅能解决淡季问题,更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让"桃花流水,四季皆宜"成为景区的新名片。
最终实现从单一观光向体验度假的转型升级,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现代桃花源。
早安,桃源!
治学三分匪气,练剑半个书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