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加索山脉遇上七星岩,
会碰撞出怎样浪漫的火花?
今年,肇庆啤酒嘉年华将结合“格鲁吉亚”文化元素,通过舞台上的歌舞表演、舞台下的展区展销,充分展现格鲁吉亚的魅力与风情。
这是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此次格鲁吉亚文化交流,是肇庆以文旅为桥、艺术为媒,连接高加索山魂与岭南水韵,架设民心相通之桥,生动诠释“美美与共”的丝路精神,为文旅新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风味共品
多种格鲁吉亚元素
将在肇庆啤酒嘉年华上亮相,
但你知道吗?
在格鲁吉亚,有这么一位中国人经常被提起,
他用一片小茶叶
架起了中格友谊的大桥梁,
他就是
格鲁吉亚“中国茶王”——刘峻周
刘峻周,广东高要(今肇庆端州)人,是当地世袭的武将家族,服完兵役之后遵母命开始学习种茶,五年之后的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应沙皇御用茶商波波夫的邀请,带领茶工携带茶苗到格鲁吉亚黑海沿岸的阿扎尔栽培茶树。他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巧妙地将中国制茶技艺与格鲁吉亚风土相融合,用时3年,成功培育出适合当地的茶树品种,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老茶”(广东话发音“刘茶”)。刘峻周被誉为格鲁吉亚“中国茶王”。
△1910年,刘峻周在巴统市恰克瓦种植的茶园。摄影:谢尔盖·普罗库金·戈斯基
1897年,刘峻周携家眷和新一批茶工,带着包括茶苗茶籽、樟树、桐树等更多品类的植物,再次回到格鲁吉亚阿扎尔生活,直到1925年,因不愿意放弃中国籍,回国定居在当时俄侨聚集的哈尔滨。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由“刘荼”制作的高加索茶叶获得了博览会金奖,更成为欧洲诸多皇室的特供茶叶,高加索地区的茶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刘峻周因为出色的工作,被沙皇政府授予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是获得此奖章的第一个中国人;十月革命后,刘峻周担任苏俄政府的国营茶厂经理,因其勤勉努力,1924年被苏联政府授予劳动红旗勋章。格鲁吉亚《东方曙光报》刊载文章赞誉他为“伟大的中国和格鲁吉亚人民的光荣儿子”。
在当地30多年的工作生活中,刘峻周和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可以熟练的用俄语书写和沟通,留下的大量的报告书信和文物很多都是双语,包括赠送给巴统博物馆的亲笔题字的肖像照片、个人回忆录、茶叶报告以及捐赠给当地博物馆的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艺术的多种门类的物品。
△1924年,刘峻周全家摄于巴统。图片来源:加里宁中俄国际
刘峻周育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长子刘泽荣曾出席1919年和1920年的共产国际大会,是共产国际组织最早的中国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供职于外交部并且主编了《俄汉大辞典》,成为中国俄语教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次子刘维周曾担任甘肃中苏友协负责人,后任兰州大学教授。夫人刘娜(NonaTushmalishvili)是格鲁吉亚人。
刘峻周的女儿们回到中国后也都在中国的俄语教学领域各有建树。孙女刘光文(玛丽·堪达雷里)是格中友协的永久名誉会长,也是格鲁吉亚汉语教育的开创者。刘峻周的后人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活跃在各个领域,至今与格鲁吉亚保持着密切联系。
从肇庆看黑海,
从黑海看肇庆格鲁吉亚,
这颗镶嵌在黑海东岸的璀璨明珠,
凭借温暖湿润的黑海之滨气候,
成就了刘峻周培育“刘茶”,
开创了格鲁吉亚茶叶种植历史的沃土。
△1910年,刘峻周在格鲁吉亚巴统市小镇恰克瓦的居所,背靠茶园,面朝大海。摄影:谢尔盖·普罗库金·戈斯基
他在巴统恰克瓦镇留下的故居
被格鲁吉亚人民深情地称为“中国房子”,
成为中格友谊的鲜活见证。
如今,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中国房子”,在中格两国政府的共同重视与支持下,焕发新生,升级为“刘峻周故居博物馆”,将于2025年11月正式向世界开放。该项目不仅是格鲁吉亚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的标志性项目。
△“黑海茶缘·刘峻周与格鲁吉亚文化馆”设计效果图。
而在刘峻周的故乡肇庆,在肇庆市和端州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黑海茶缘·刘峻周与格鲁吉亚文化馆”也将和“刘峻周故居博物馆”遥相呼应、同期落成,并实现数字成果实时互联,构建跨越时空的“中格茶文化数字记忆库”这座以弘扬中格茶文化交流先驱刘峻周事迹为核心的创新文旅地标,跨越山海成为中格友好国际交流的重要见证和窗口。
如果你也想
亲身感受格鲁吉亚风情,
那就不要错过此次肇庆啤酒嘉年华,
8月23日—8月31日,
肇庆牌坊广场约定你!
资料来源:肇庆啤酒嘉年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