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惠州文脉》8月22日版面图
远方的月亮
□周语华
三岁的女孩云雪,不论白天黑夜,都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眺望远空,寻找那一轮明月。她爸妈说,奶奶去月球旅行了。
自从半个月前,奶奶那天被送去县城的医院,她就没有见过奶奶了。还差几个月4岁的她,一直在奶奶身边长大,形影不离,成了奶奶的保镖。应该说,奶奶成了她的护身符。
爸妈对她说,奶奶出远门旅游,很久才回来。
云雪天真地问:远吗?要多长时间?半个月能回来吗?
爸爸抱着她,抚摸她的头发,望着天空的上弦月说,你看见月亮了吗?奶奶在里面旅游。
哦,真的吗,奶奶坐飞船去旅游的。长大了,我也去月亮那里旅游。云雪很羡慕奶奶去天上旅游。
她又注视着她爸的神情问,你啥时带我去天上旅游。
她爸一下子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女儿的话。他岔开话题说,这事以后再说。也许每个人都会上天旅游的。
爸爸,你想着奶奶吗?云雪摸着爸爸的脸颊说。
想呀,奶奶永远是爸爸最敬爱的人。爸爸也希望奶奶陪你一块长大。
为啥今晚看不到奶奶乘坐的月亮出来呢?云雪充满期待地说。
今晚的月亮去美国那边旅游了。她爸对女儿这个问话,语塞了,找个话敷衍。
哦。原来奶奶乘坐的月亮去美国了。云雪似乎有些所想说。
为了让云雪在家不孤独,同时打消她对奶奶的眷念,她妈把她送去幼儿园。
虽然在幼儿园跟老师和小朋友玩得开心,但回到家里总觉得寂寞。没有奶奶陪伴呵护,照顾她的生活。
有时,她缠住爸妈问:奶奶去了那么久旅游,为啥不给我电话呀,问我在家乖不乖!
她妈心酸地说,奶奶很忙,打电话问你了,你在幼儿园。奶奶要你别想她,好好上学。
我明天打奶奶电话。云雪天真地说。
奶奶在月亮乘坐的飞船,打电话不方便,别打扰奶奶的旅行。她妈嘱咐女儿不要乱打电话。
嗐,真是的。奶奶不惦记我了,我上幼儿园的事,不知她知道没有。云雪自言自语。
每天傍晚吃过饭后,云雪总是坐在院里的椅子上,寻找出来的月亮。但是,月亮总是在她不知不觉时升起,她老是见不着。
她有些懊丧,失望地回到屋里看电视。
这天傍晚放学回来,她在院子里仰望东方的天空,一轮半圆的明月升跃在晚霞绽放的天空里,慢慢地行走在蓝色的天幕上,明晃晃的。
她大声地喊:爸爸妈妈,快出来看月亮,奶奶从远方回来了!
正在家里干活的爸爸和下厨房做饭的妈妈走出来。只见一轮月亮徐徐升起,在东方红云飘游的天幕里行走。
奶奶回来了。云雪雀跃着喊道。
那里离回家的路还很远很远,奶奶还在月亮的天堂里旅游。云雪她爸指着月亮说,现在已有许多叔叔阿姨的科学家们在努力研究,将来人类可以自由地乘飞船去那里旅游观光,也可以在那里生活过日子。到时候,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并不是像现在这么遥远。
那么,我们能在月亮里见到奶奶吗?云雪期待地问。
会的,会的。所有地球上活着的人们,都有一天去月亮那边旅行。她爸这么说的。
是呀,人的一生活着是个过程,不是只有开头和结尾。就像云雪所看到的一样,远方的月亮。
荷塘雀影 李海波 摄
城市秋影
(外一首)
□魏世通
秋天悄然踱步而来
像一位低调的画师
在楼宇间
用光影调和着城市的色调
银杏树站在路旁
披一身金黄长衣
叶片如蝶
在风里打转、飘落
将斑驳的人行道
铺得金光闪闪
每踏上一步
都踩出秋天的私语
公园里湖面如镜
云朵停泊在水里
柳枝垂落
写着秋天的诗
高楼之间
夕阳垂下金色帷幕
这是城市与秋天
最深情的对视
车流声中
一阵秋风穿过
轻轻拍打每颗奔波的心
城市的秋天
没有乡野的辽阔
却自有一种明亮的诗意
是钢铁与落叶的对话
是霓虹与月光的和鸣
我是这秋影中的漫游者
以目光拾取每一片光
以心灵贮存每一缕风
让城市秋天的馈赠
成为记忆中
永不凋零的风景
紫薇舞秋
紫薇,这位自然的舞者
站在季节的舞台
带着秋日的从容
在时光里
尽情舒展自己的心情
紫薇花
一簇簇,一团团
相互依偎
又独自美丽
风起时翩然起舞
与落叶相伴
与飞鸟应和
安静的小巷里
石阶上留下淡淡的芬芳
城市的窗户前
为喧闹添上温柔的宁静
在愈来愈深的秋意里
她用自己独有的语言
讲述着生命的柔软与坚持
即使霜降来临
寒风初至
紫薇依旧伫立枝头
她的舞蹈也许慢慢安静
但那份对秋天的钟情
依然沉醉如初
战斗,在凌晨打响
□单国伟
凌晨时分,就在我刚刚进入梦乡之际,一只不明飞行物突袭了我的额头。蚊子?苍蝇?还是……
我顾不了那么多,“啪”地往额头就是一巴掌。本想转头接着睡,又好奇来访者究竟何方神圣?于是打开台灯一看,妈呀!原来是一只硕大的蟑螂掉在了床上,正在翻身作着垂死挣扎。想我平生最讨厌这到处传播病菌的家伙,它居然趁我睡着欺负到了我头上,居然还与我来了一场非法的亲吻,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在我琢磨用什么家伙什儿彻底消灭它,以报亵渎我额头之仇时,这只蟑螂居然趁我不备翻过身来,先是站稳脚跟,向我狠狠瞪了一眼,然后嗖地从床上飞到窗台上。这家伙,欺负了我,居然还瞧不起我,我怎能咽下这口气。一气之下,睡意全消。我当即掀开被子,翻身起床,本想拿起床头柜上的书向蟑螂发起还击,又恐它肮脏的身体玷污了宝贵的书籍。于是,我放下书本,随手拿起一把折叠扇扑向蟑螂而来。
见我朝它冲来,这只大蟑螂居然一边瞅着我,一边不慌不忙地沿着窗户边沿缓慢爬行,大有一种任泰山压顶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我越看越生气,越想越不是滋味。一只小小的臭虫,也敢如此小瞧我这个庞然大物。我顾不了那么多,一心只想灭了它的嚣张气焰。当即飞身上前,照着蟑螂的身体就是一扇子。不料,就在我的扇子即将落下时,狡猾的蟑螂突然嗖地向前一跃,躲过了我的击打。我再挥扇拍打,它就左冲右突,前后躲闪。我再追击,它就顺着窗台一路狂奔。一时间,我竟无可奈何。而当我打累了,坐在床边喘息时,它竟停下逃跑的脚步,回头望着我,挥舞着长长的触角指指点点,向我发出轻蔑的挑衅:“来呀!追我呀。”
小小一只臭虫,竟如此嚣张跋扈,我怎能饶你。既然追赶不成,我便准备来个关门打狗,彻底消灭它,绝不能让它祸害我的家人。于是,我关好房门,打开顶灯,借着房间明亮的光线继续追击。说起来,这还真是一只聪明绝顶的蟑螂,我追到窗台,它就逃到墙角。我追到墙角,它就钻进床下。我俯身钻到床底,它就逃向书桌下。我好不容易追到书桌下,它又嗖地钻进床头柜下。当我费劲地搬开床头柜时,它又跑到开阔处,我竟拿它毫无办法。正当精疲力尽时,我突然想起抗战期间我军面对狡猾日寇屡屡以智取胜的战例,便想利用它喜暗怕光的特点来个突然袭击,一举将它消灭。随即,我干脆放弃追击,关掉房里所有灯光,坐在床上大口喘气,而后上床佯装睡觉。
大概十分钟后,我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从墙角传来,而后便没了任何声响。我想,蟑螂一定跑累了,正躲在墙角歇息呢。我见时机成熟,左手悄悄摸出手电,右手抽下枕巾,蹑手蹑脚下床。接着,我突然打开手电,射向藏在墙角的蟑螂。蟑螂猝不及防,被手电强光照得眼花缭乱,头晕目眩。说时迟,那时快,我手起“刀”落,一下将蟑螂打翻在地。我怕它不死,又补击两下,誓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打开顶灯,看到蟑螂直挺挺躺在墙角,没了任何举动,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我像一位得胜的将军,心中恶气顿消,仇恨烟消云散。
稍息片刻,正当我得意地准备睡觉时,我突然发现,躺在墙角的蟑螂不翼而飞了。难道它人间蒸发了?或者,它根本就是假死,以换取喘息和逃跑的时机?我大呼上当,决定拿出“杀手锏”,对这只狡猾的蟑螂来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一不做二不休,我飞快地打开房门,迅速拿来我新买的灭蟑神器——“雷达”喷雾,对着卧室各个角落就是一顿扫射。而后,我关紧房门,抱了被子到客厅里睡觉去了。
待到天亮时分,当我打开卧室房门,一眼看到那只蟑螂四脚朝天,孤零零地躺在卧室地上一动不动,我知道,这场战斗总算以胜利告终。
当我走出家门,迎着早晨灿烂的阳光,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上班路上,我仿佛取得一场大战的胜利,心情格外高涨。
多一点不紧不慢的底气
□袁家莉
我每天上班要经过一家倒闭的酒店门口,曾经井井有条的绿化带,如今杂草丛生。那天是一夜大雨过后的早晨,我匆匆打那里过,拂面的风凉爽清澈。我走过,又停下脚步,像一个玩游戏的孩子,倒退五六步,没看错,因为雨水充足,绿化带里的草像河水一样漫了出来;更有趣的是,野草也顽皮,迂回长成了一个绿色的圆圈。
待细看时,才发现不是野草顽皮,是坚硬的沥青地面不知什么时候裂开了一道缝,让下面的草籽见了阳光雨露,得以扬眉吐气。这座酒店大楼,建好有十年了。也就是说,这些草籽在地底下,暗无天日过了十年。它们是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才默默忍受?抑或是,在被压马路的大滚筒碾过的那一刻,它们已经明白,此生无望再见天日了……
我站在那里,手里拎着早餐袋,豆浆的温度透过纸杯传到手心,微微发暖。
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家灶台旁的石板地。一到春天,缝里就冒出细细的香附子和马齿苋,奶奶不恼,反倒拿小剪子挑最嫩的掐下来,开水里一烫,淋酱油,滴香油,一大盘子够全家就粥。她说:“地和人一样,压得太实了,就得留条缝喘气。”那时我不明白,只惦记那盘野菜爽脆的口感。
后来上班,日子像被模板扣过,一天和一天贴得严丝合缝。地铁里人挤人,耳机里是同样的早间新闻;办公室的灯光永远是冷白色;午饭点外卖,筷子一掰,塑料味混着菜味。我很少再蹲下来看地面。若不是那天雨大,若不是裂缝碰巧长成了圆圈,我大概也会像别人一样,径直走过去。
我起身拍掉膝盖上的灰,继续往公司走。风把雨后泥土的气味卷过来,混着草汁的腥甜,像奶奶那盘凉拌菜。身后,那圈草静静立着,绿得不管不顾。它不会记得我,我也不必记住它,可我知道,明天、后天、大后天,它还会在那儿长,直到把裂缝撑成豁口,直到沥青碎成渣,直到酒店门口重新变成一块真正的地。
到那时,也许我会带孩子来看,告诉他:别小看脚底下,说不定哪颗种子已经等了十年。孩子也许会蹲下来,学我的样子拨开叶子,然后抬头问:“那我们现在脚下,是不是也藏着种子?”我会点头,说是的,所以走路轻一点,给它们留条缝。
日子还是原来的日子,工作还是要做,地铁还是嘈杂,可心里好像多了一点不紧不慢的底气。像草籽说的:别急,总有光会漏下来。
心弦上镌刻的师恩
□宋玉新
前几天,我在同学群发送一篇书评,深夜十一点班主任申志伟老师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指出了我书评中两点错误,一处是有一个错别字,一处是标点符号的错用,这篇书评大约有1500字,看来申老师是逐字逐句进行了仔细阅读,自我从事写作以来,几乎很少有人在朋友圈给我点赞,因为现在是视频碎片化时代,机械式地刷视频已经占用了大家大部分的时间,可以说是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观看一段文字,即便有点赞的也是喜好文学之人,通过阅读之后,能指出我错误之处的也就是申老师一个人了。
申老师用委婉的语气提醒说,文字篇幅体量大,偶尔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希望我以后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我不假思索回复说,因喜欢而执着,能指出我错误的只有老师一人了。我明白老师的意思,老师是既怕伤我的自尊,又想告诉我的不足之处。
在与申老师简单的几句寒暄之后,我静静地独自坐了许久,老师几句温馨的话语像是时光倒流的留声机似的,触发了我初中上学时一帧帧美好且温馨的画面,老师在讲台讲课的身影,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时的表情,种种画面,有如冬季里在阳光下融化的冰雪一般,逐渐向四周洇染,不经意间,竟打湿了我的双眼。
那时我的母校还叫长治县四中,远离人烟,独独矗立在一片庄稼地之中,像是世外桃源一般非常适合静下心来学习。 申志伟老师是我们物理老师,由于我们初二才上物理课,所以也是初二时担任的我们56班班主任。老师个子虽不高,但是肚子里渊博的学识却像自己体格一般扎实,至今依然记着老师讲电路图从简到难,通俗易懂,逐渐引导深入的过程,老师传授的电路图知识后来也如鱼得水运用到工作当中,记得那时刚参加工作,我有幸成为一名井下机电工,正因为初中以来在电路方面扎实的基本功,让我在井下短短的两年之间,从一位学徒成为一名综采队生产班的跟班电工,在井下工作面生产当中,每当开关遇到各种故障问题,我总能按照电路图按图索骥找到问题的症结,使故障排查在短时间内得到迎刃而解。
我在初一时由于刚入学,在上课时时常走神,那时比较贪玩,成绩也是处于中下游,也就将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到了初二,记得有一次与同学打架,老师得知之后,在课堂上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苦口婆心地说,父母省吃俭用供你来上学,你却在学校打架,不好好学习,以后踏入社会如何立足,你怎么对得起你的父母。我记得很清楚我被老师罚站了一堂课,那罚站也好像成为我努力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我每天上课认真听讲,晚自习之后拿着书躺在床上温习一遍白天的课程。我的成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是自己的个子似的渐渐往上升,到初三时我已进入全班前十名。
申老师在初二时也给我安排了一项艰巨的工作,就是每月对教室的黑板报进行更新,而我每月总有几天时间,通过各种书籍遴选一些美文,且在脑海之中要对黑板报进行合理排版,在下课之后,在教室中玩耍时,总是会看几眼在教室中自己亲手布置的黑板报,成果总是会带来油然而生的幸福感。那种幸福感像是推动水流的涟漪一般,让我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老师那时在上课时虽对每一位学生要求严厉,但是私下里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似的,还要照顾各位同学的日常生活,至今我还清楚地记着,有一位外号叫猴的同学,经常生活费不够,就向老师借,老师也总是来者不拒。还有一位女同学,由于那时家庭非常困难,一到交学费时,老师就犯了难,就像自己的闺女要交学费似的,我了解老师,老师是一位自尊心很强的人,为自己在工作上的事,从未找到校领导,但就是自己班上的这位学生,老师还是向校领导沟通要求给予照顾。
从初中毕业已有将近三十年了,但是这些温馨的画面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因为只有真正那些让人触动心弦的画面才能永久地保存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