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沈阳清昭陵(北陵)公园已经管理得很好了。为了管理得更好,提点改进建议,仅供参考。
建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从游客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
第一,增加清昭陵平面图。清昭陵(北陵)公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目前北陵公园的全部范围,包括皇太极广场、荷花池、花海、北陵湖、游船码头、芳秀园、友谊园、柳堤和清昭陵等,狭义仅指清昭陵。广义的门票5元,狭义的门票50元。现在,公园里有广义的清昭陵(北陵)公园平面图,没有狭义的平面图。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清昭陵指的是狭义,它是清昭陵(北陵)公园的主体部分,其他是“扩展”项目。为了更好地宣传清昭陵(北陵)公园的主体部分,提高其吸引力,满足游客游览主体部分的需要,建议增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清昭陵平面图。可多设几处。
笔者发现,网上权威的清昭陵平面图有两处错误,一处是最南端下马碑北面原图标注是望柱,实际是华表;另一处是碑楼稍后两侧原图标注是华表,实际是望柱。
第二,重点景点多一些介绍。据统计,目前国内旅游市场,52.3%的年轻人偏好自由行,仅26.8%选择跟团游;亲子游市场也有30%选择自由行。为了满足自由行旅客的需要,在重点景点要多立些牌子进行介绍。比如,清昭陵隆恩殿正门檐下铺设的“玉拜石”,康熙、乾隆、嘉庆和道光皇帝东巡祭陵均在此行三跪九叩大礼。“玉拜石”的材质一说是翡翠名贵宝石,价值连城;一说是岫岩玉或其他大型绿石。现在真品犹在(不像碑楼和明楼上的分别由乾隆和康熙题写的匾额都是仿制品),但由于没有介绍牌,多数自由行的游人忽略走过,未免可惜。
第三,把不清晰的碑文字迹描写清昕。在不影响古迹真实面貌的前提下,把不清晰的碑文字迹描写清晰。例如下马碑的碑文,当初立碑时碑文肯定是能够看得清楚的。
第四,对清朝12帝画像作个性化的介绍。现在展出的清朝12位皇帝的画像很漂亮,但下面的文字很小很少,而且没有个性化介绍。建议将画像缩小到1/2或1/3,腾出的空间进行个性化文字介绍。即不介绍随手可查的生卒年月、在位年限等,主要介绍其特点。比如:《人民日报》报道的,毛主席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康熙:"致治之道,首重人才",“崇俭戒奢”。
第五,在适当的地方展出清昭陵墓主人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巨幅彩色画像。
第六,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花车巡演,让游客期盼,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网上权威的清昭陵平面图有两处错误
更正后的沈阳清昭陵平面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